今年以来,汶川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统筹用好用活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严把“四个关”,在优民生、聚人心、增福祉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严把政策关,下好政策“先手棋”。县民宗局联合发改、农业、科技等多部门召开汶川县2024年民族地区开发资金项目申报、管理专项培训会,认真解读申报指南,指导各乡镇项目申报以及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项目储备工作,目前储备入库项目18个,为下年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建好“蓄水池”。
二是严把民意关,锁好资金“靶向点”。县民宗局深入走访项目所在村镇,详细了解发展规划,结合发展思路和工作实际,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重点扶持乡村振兴旅游项目:漩口镇赵公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产业,投入补助资金500万元;培育壮大项目:威州镇麦通村红脆李产业发展配套建设项目,绵虒镇沙排村梅花鹿养殖扩建项目,三江镇静居村冷水鱼特色养殖项目,共计投入392.5万元。
三是严把资金关,走好“一公里”。积极申报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对标对表走好资金申报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省州下达我县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共计1001.5万元,其中非统筹资金756.5万元,涉农统筹整合资金245万元。
四是严把实效关,答好民族工作“必答题”。县民宗局充分发挥项目“排头兵”作用,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资金,探索政府推动、产业带动、群众互动的民族产业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项目建成后,受益群众总计达2500余人,预计年收入人均增加500余元,切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建设,拓宽了各民族增收致富门路,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藏羌走廊上的“石榴赞歌”越唱越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