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园区 / 经验交流

雨花经开区对标找差谋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园区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1
字体:
访问量: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雨花经开区“对标找差谋发展”,在硬实力和软环境上实施“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园区转型发展

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上百台机器人组成“焊接大军”,巨臂灵活舞动,钢花飞溅中快速完成焊点融接。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吴鑫矾

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9月底,湖南大族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在雨花经开区竣工投产,今后越来越多的先进激光加工设备将在这里打造。

从金杯电工到大族激光,从“捡到篮子都是菜”到“紧盯前沿产业,深耕智能制造”,雨花经开区16年来的产业培育道路清晰可见,产业极具特色。但是,雨花经开区也面临危机:在硬实力上,园区的大企业不大、高科技不高,产业链融合不够;在软环境上,园区思想解放力度不够,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站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雨花经开区给自己开出了一剂药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施园区现代化、产业高端化、体制灵活化、队伍专业化、环境优质化的“五化”大行动,实现园区转型创新发展,打造全省最具综合实力、最具特色的千亿国家级产业园区。

探访实录

驾车沿万家丽路一路向南,便来到雨花经开区。经过16年的发展,园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主导产业和人工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形态体系,是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产业)。今年1—8月,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省级园区第一。

成绩闪耀夺目,但短板不能视而不见。在雨花区委常委、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四军看来,高质量的发展一定需要高端产业引领、高新技术助推、高端人才支撑,这也是园区在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短板。

正视短板 多而不大、大而不强、强而不精

驾车在雨花经开区内行驶,路边巨大的机器人模型引人注目。2015年,雨花经开区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称号。如今,这里已聚集了中南智能、大族激光、泰达机器人等170余家机器人企业,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进入全国十强,201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45亿元。

“虽然机器人企业数量多,但我们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郭四军毫不避讳地说,一是多而不大,没有上十亿几十亿产值的大块头、大家伙;二是大而不强,像库卡、ABB、安川、发那科等大品牌来了,但其核心环节、关键环节没有进来;三是强而不精,园区在伺服电机、减速机等零配件铸造,精密机加工,工具零配件品牌等方面还有缺失。

记者发现,从产业链建设上看,缺乏关键零部件、缺乏加工配套企业、缺乏工业4.0提供商也成为了人工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产业链急需突破的问题。

位于雨花经开区的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其在长沙研发的bibibot机器人,因为长沙没有生产型的配套企业,最终选择在深圳生产。另一方面,记者发现园区目前仍处在单机自动化或单线自动化阶段,缺乏整厂自动化集成服务商(工业4.0)的全系列集成布局,全产业链条融合和迭代升级的能力和水平亟待解决。

在雨花经开区看产业项目,比亚迪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今比亚迪已成为长沙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不过记者发现,虽然雨花经开区形成了从模具到零配件到整车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但目前除了比亚迪这一标志企业,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存在多而不大的问题,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动不足,产业链的延伸还不够。

对症下药 高端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园区产业项目的不足和短板,郭四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园区将紧紧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通过高端产业引领、高新技术助推、高端人才支撑,实现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人工智能传感器机器人产业高地。

一是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筛选一批技术强、潜力好、成长佳的小巨人企业,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引导一批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发展,实现1+1>2。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新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培育3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主特产业链上市公司。

二是实施高科技火炬工程。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建立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设计中心,力争到2020年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全面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实施尖端科技引领工程。紧盯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人工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产业链的前沿,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高端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价值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价值链,人工智能方面瞄准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瞄准“三电合一”和电池电容技术等,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

对话园区负责人

雨花区委常委、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四军:“五化”助推园区转型创新发展

记者:对标广东沿海地区,雨花经开区还存在哪些差距?

郭四军:到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我为雨花经开区找到一个标点,就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两个园区成立时间相近,松山湖高新区面积是我们的四倍多,产值和税收是我们的七倍以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有活力,体现在年轻人多、外来人口多、民营经济有活力。从广东回来后,我们召开了“解放思想再出发,对标找差谋发展”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冲破我们思想的藩篱,进一步释放园区的活力。

记者:下一步园区将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园区升级版?

郭四军:一是园区现代化。打造智慧互联、集约高效、高端大气的现代园区。特别是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现代管理理念,改善园区管理架构,推进现有机构的优化和重组,探索设立“管理、发展、服务、经营”四大职能板块,逐步实现职能分离。到2020年,实现“大公司、小管委会”“大平台、小机关”“大服务、小管理”的架构目标。

二是产业高端化。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高科技火炬工程、尖端科技引领工程。聚焦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尖端技术,着力产业链的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链集聚延伸力。

三是体制灵活化。围绕管理、发展、服务和经营板块的特征,实行全员岗位聘任(用)制,实现用人灵活化。实行人事管理“双轨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管理灵活化。实施差异化绩效薪酬体系,以岗定薪、按绩定酬、岗变薪变、酬随绩走。

四是队伍专业化。实施青苗培养计划,突出“高素质、高学历、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合理挖掘、开发、培养园区后备人才队伍;实施专业提升计划,通过专业培训、自学、传帮带等形式,提升园区干部职工专业水平;实施引才聚才计划,探索通过行政、市场两种人才配置手段,拓宽人才的渠道和来源。

五是环境优质化。推进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服务环境,按照“就近跑、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要跑”的理念,加快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开通穿梭巴士、成立产业基金、建设人才公寓,把园区建设成“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高效便捷的创业高地;结合“一圈两场三道”的建设理念,全面提质园区环境。

记者手记

自我革命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人贵有自知之明,园区的发展亦如此。

无论是产业项目上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融合不够,还是园区思想上的思维固化、体制机制欠活力,雨花经开区的决策者们都认识得非常清楚。他们正紧紧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通过高端产业引领、高新技术助推、高端人才支撑,实现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标沿海发现,园区要升级重塑,更需要思想、观念上的更新。雨花经开区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根据市场规律,对现有机构体制、用人机制、薪酬体系等进行全面重置。改革之难,难在横亘于前行路上的壁垒和藩篱,唯有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园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方位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