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地震频道 / 灾害防御

日本如何防震减灾

发布时间:2015-07-01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频繁的地震灾难不仅锻炼了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还催生了一整套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防震减灾机制。

    系统完善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

    日本的防震减灾法律包括《建筑基准法》《灾害救助法》《灾害对策基本法》等。这些法律涵盖了防震减灾的各个主要环节。具体实践中,日本政府还及时总结历次大地震巨灾经验教训,不断对建筑标准法进行修改完善。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6433人身亡,其中80%以上的遇难者是由建筑物倒塌所致。震后,日本政府专门通过法律规定了各种建筑物的强制抗震标准.中央防灾会议明确要求,用10年时间将房屋住宅的耐震率由75%提高到90%。为了保证学校地震安全,日本政府出资创立了"建造安全放心学校补助金"制度。

      科学先进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除国家台网1000台强震仪和800台微震仪外,日本地方政府布设有2000余台强震仪,一些特殊行业也建设了专门的地震台网。各类台站总计5000多个,台站间距平均达到25公里。从2003年开始,日本启动建设地震预警系统,2007年正式发布预警信息。最有减灾成效的预警是:2008年6月14日岩手、宫城县7.2级地震预警,多数地区提前10秒钟收到警报,这次地震烈度和1995年阪神地震相当,死亡仅10余人,相当于阪神地震的1/600。

     严格有力的抗震设防管理体系

     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在日本,办理建设工程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经过相关部门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报告书必须给出不同强度地震下建筑结构的受力大小,据此确定抗震构造、抗震措施以及建筑材料。日本科研机构相继开发出“阻震建筑”、“隔震建筑”、“抑震建筑”三种抗震房屋,并在后续地震灾害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并迅速推广普及。

    “软硬结合"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地震发生后,遍布日本各地的地震监测中心可在1分钟之内,通过高度发达的电视网络将地震信息迅速传遍全国,提示人们尽快采取应对措施。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覆盖充分,设计人性化,场所之内普遍配有地震应急箱,内含食物、药品和自救工具等相应用品。其中食物配备足够提供一个成年人在静态环境下4天的营养需要。

     行之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

     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深深根植于血液之中。每年9月1日防灾日和防灾日所在的防灾周,日本社会各界普遍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习。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应急疏散演习。日本各地设有大量防灾训练体验中心,市民可以免费进行训练体验。经常性和专业化的防震减灾教育,让日本民众防震技能显著增强,自救互救水平大幅提高。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约80%的生还者是被当地民众从废墟中救出的。(转自中国地震信息网)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