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为加快推进《规划》实施,阿坝州防震减灾局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是什么?
《规划》编制立足阿坝州地震多、震级大、破坏重、救援难地震基本情况,吸取2008年汶川8.0级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经验教训,瞄准阿坝州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结合近年阿坝州严峻震情形势。紧紧围绕“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目标,找准找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结合点,科学编制阿坝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与定位是什么?
《规划》编制充分考虑和贯彻了《防震减灾法》《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阿坝州“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及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
《规划》是“十四五”时期阿坝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方案,是各级政府履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职能,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科学开展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工作,有效防范与化解地震灾害风险,安排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台网布局不断优化。地震监测预警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州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秒级发布,地震速报与预警信息覆盖能力达到100%。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主导、行业共治的协同机制不断完善。抗震设防监管更加规范、有序,重大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更加完善,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震活动断层普查成果转化、特定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有效推动实施。
(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构建逐步成熟,应急救援职能职责边界清晰,运行有效。地震应急处置技术体系不断健全、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专业。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响应迅速、保障有力。地震现场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质量不断提升。
(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贯穿预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的地震公共服务产品链基本健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不断完备,地震科技服务与行政监管协同促进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地震高风险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占比明显下降,对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影响明显减轻,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科技新能力与科技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业务支撑更加坚实、地震科技装备现代化程度更高。防震减灾业务研究与前沿科技成果引进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六)远景目标。建立长效稳定的实施机制和投入机制。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地震科技水平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四、《规划》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项目。引入和应用当前地震监测预警前沿科技,建设、加密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地震监测台站。主要包括:在境内地震监测空白和薄弱区建设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在马尔康断裂、龙日坝断裂、岷江断裂上布设跨断层监测站,建设一批温泉气体地球化学连续监测站。升级改造阿坝州地震监测台网设施设备。
(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项目。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区域抗震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州地震灾害风险与防震减灾能力数据库。
(三)重点城区1:1万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对马尔康、茂县等临近地震活动断层的城区实施“1:1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评价地震活动断层危险性、危害性和建设场地适宜性。
(四)重点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在州内各类开发区、新区、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和政府确定的其它特定区域开展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立基础数据库。
(五)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项目。对房屋设施抗震性能进行鉴定,对抗震性能较弱及具有安全隐患的住房、学校、医院、隧桥、电站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实施抗震加固。
(六)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提升项目。衔接和共享省级地震部门应急响应处置系统,整合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成果,拓展地震预警终端覆盖面,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配备必要的地震流动观测和现场评估、考察工作设施设备,提升阿坝州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七)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标准,在州内地震高烈度区或重点危险区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
(八)防震减灾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具备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宣传教育、地震研究、宏观观测、业务培训等功能的综合性中心,提升地震科研服务水平。
(九)大地震资料专项收集、整理项目。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大地震遗址”品牌打造。对我州目前具备开发价值的各类地震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摸排、挖掘、统计,并收集、整理我州境内历次大地震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形成成果。为我州“大地震遗址”品牌打造及国家大地震遗址公园申报、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服务。
五、如何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凝聚实施合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进各县(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修订,适时进行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各级防震减灾规划文本有效、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管理规范,为建设公共防震减灾设施、完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救援能力等提供政策支撑、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组织召开规划实施协调会,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年度计划,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部门要依法落实责任,做好规划内容的衔接与呼应,明确规划建设任务,落实专人负责,确保规划之间不冲突、互补充、利执行。
(三)落实经费保障。完善地方防震减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强化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权责明确、规范高效、分类负担、分级保障的经费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央、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对任务艰巨繁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落实到位、项目落地实施。
(四)强化实施监督。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务督查内容,抓好重大项目督查督办,加强动态监管和广泛宣传,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和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考评,及时对规划范围、任务目标、重点工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规划推进科学有序。
//www.flodiffusion.com/abazhou/c102077/202203/8ad79229739042eda29bc53e050f2d14.s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