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撰稿人为地方综合年鉴写什么
地方综合年鉴的内容很多,大部内容都由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需要撰稿人来完成内容只有一项,就是撰写条目。条目是年鉴的基本细胞,信息的实际载体,也是年鉴记述事实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年鉴条目文字一般占全书文字量的70%左右。
二、撰稿人如何选择条目的内容
(一)条目的收录范围
一个行业或部门一年内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都写入年鉴里,要做到 “全”、“大”、“要”、“新”、“特”、“准”、“实”。
“全”:指对上一年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工作要进行全面回顾,着眼全局,掌握全面情况。选题的视野要广阔,选材的范围要宽泛,搜罗材料要齐全,还应收录本单位所在的全行业的情况。
“大”:指上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工作或举措等。具体包括:
1.政治类大事。副巿级以上领导人的活动情况;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召开;全巿性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及重要决策;全巿性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活动,与本地域有密切关系或重大影响的大事;巿以上领导人来访、考察活动;局以上的机构设置及巿级领导变动情况、局级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行政区域的变动,领导机构的增减撤并等。
2.经济类大事。即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大中型企业的创办或破产,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重大的经济成就或失误,国家、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对全巿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兴建或竣工等。
3.文化类大事。获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和获国家奖励及荣誉称号的成果,填补巿内、外空白的发明创造。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的建立或撤并,重大体育、文艺比赛,优秀作品和节目的获奖,文物考古的发现,名胜古迹的兴废,文化旅游设施的兴建等。在县级以上重大比赛、评选中获第一名或一等奖的赛事。
4.其它方面的大事。即重大的自然灾害,重大火灾或交通事故,重大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其他重大事件等。重要自然景观的出现。在全巿首次出现的有影响的新生事物。
“要”:指上一年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做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发生的主要变化。
“新”:指过去未曾有过,上年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新问题。
“特”:指上一年发生的具有年度特点、地方特色或行业特殊性的事情,以及那些特别的事件,如重大火灾、空难事故、自然灾害等。
“准”:主要指用词准确,逻辑严密。各种名称要用全称,如有需简化的,在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说明。
“实”:即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语出有据。不弄虚作假,不说套话、大话、空话、废话,作到确凿可信,朴实无华。
条目设置的基本规范可概括成“三个为主,三写三不写”。即:以我为主,写自己不写别人;以职能为主,写实况不写应酬;以“三重”(重要、重大、重点)为主,写典型,不写琐事。
以我为主,写自己不写别人。地方综合性年鉴反映的是地方广大干部群众从事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活动。地方党政领导、广大干部群众是这个地区的“主人”,当然是年鉴要记载的主体。凡由本单位组织、发动、承办、开展的各项工作(工程)活动都可以写,凡应酬性、礼节性、参与性的内容则不必反映,应由主要组织者和发起单位撰写。凡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工作活动,应视其本身性质而决定怎么写?由谁写?任何内容的条目都应由主要领导、组织、发起单位撰写。本单位不是主要发起、组织单位的,只需要在有关内容中提及或在概述中有所反映即可。
全国或上级部门在当地召开的现场会、观摩会、演示会、鉴定会,看似“别人开会”,实则“是我开会”。参观的现场是我们实干出来的,鉴定的产品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观摩、演示的项目内容是我们苦练出来的,可以写,应该写。对这种情况,内容基本不变,换个角度写就可以了。
以职能为主,写实况不写应酬。年鉴记载的重点是当年度广大干部群众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推动历史前进的业绩,凡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组织发动、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工程都应该写。事情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每个部门应按照行政区划和单位职能写与自己职权有关的内容。
“以职能为主,写实况”并不是只写职能,不写“他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虽未改变,但却出现了有主有副,以主带副,主副结合,甚至以副养主的情况。出现了企业经商、商办企业,企业办事业,事业办企业的情况,这些情况应该写,写比不写好。写能看出全体,看出变化,看出成果。
以“三重”为主,写典型,不写琐事。即在职能活动中以本单位的中心工作、重要活动、重大事情为主。在本单位组织、发动或开展、主办的各项职能活动中,应选择重大的、重要的、重点的、影响大的作为典型条目。每个典型都可以写一个条目。一般“小、次、轻”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写上几句不致遗漏就可以了。
(二)不宜立条目的事
1.没有普遍使用价值的事不宜立条。如:〔理论学习〕〔举办微机操作人员培训班〕,再如:某个超市开业、某个餐馆生意火爆等。
2.没有记述价值的公事、虚事、应酬事,也不宜立条。如:〔增设内设机构〕〔庆三八大联欢〕〔举办联谊活动〕等内容很空,属于一般的日常性工作。又如〔迎接城市卫生检查〕记述角度应放在卫生工作,记述卫生面貌的改观、各种卫生指标、数据的展示,而不是迎接检查本身。
3.部门、行业特定职能之外的事业不作为条目来写。
4.部门的内部建设、内部事务不作为条目来写。
5.统一开展的重要学习活动,重要的工作作为非主管部门的不能作为条目来写(重点工作不等于重点选题)。例如,2005年,全国都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对每个单位都是年度重点工作,集中学习,分阶段,安排不同内容,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年鉴而言这项活动重要而不是重点,更不具备单位行业特色。前几年还有“抗洪” “抗击非典” “三讲教育” 等。如果每个单位、行业都把这些作为重点内容反映,全书就都是抗洪、抗非典,都是“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到各行业视察是他的日常工作,各单位接待领导视察也不是各单位有特色的工作。
6.阶段性事务。不是全年的内容,资料价值不大。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实现首季开门红〕。
7.各类纪念活动:〔纪念解放50周年会议〕,各地都搞这类活动,记述意义不大。
8.片面的事。如公开招考处级领导干部的消息,只涉及有几个岗位、怎么考试、报名人员情况等,而年鉴条目在记述时,应将重点放在记述人事制度改革的综合情况上。公开招考只是其中一项措施。再如危改片拆迁,只是某个阶段情况:某某片动迁、某某片回迁安置等。年鉴条目要将某片拆迁改造作为一个完整过程进行记述。
9.与业务无直接关联的单位内部事务性工作,例如,某单位领导为全体党员上党课,组织全系统干部认真收看党的十七大开幕式,某单位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等等,都不是年鉴要记载的年度大事、要事,不需要专门立条。
三、如何把好年鉴的政治关
(一)年鉴稿要严把政治关
要记住“五个看看”。1.看看政治观点是否正确;2.看看入选资料中的人和事是否有政治问题;3.看看是否有违反法规、政策的地方(特别要注意不要违反民族政策);4.看看有没有不良的国际影响;5.看看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领导人以及单位领导人的排序是否有错误。以避免年鉴中出现政治性错误。
具体注意的方面是:
1.
2.要有“国家”观念
(二)年鉴稿要严把保密关
要注意年鉴稿中是否有泄露国家机密的问题。是否出现正规军驻地、首长姓名、人员素质、军备、演习、征集新兵数量、部队番号(如38军112师339团)以及尖端科研、重要后勤保障、交通运输、维护社会治安的未公开行动以及军事用词,请慎用可供动员使用的一切力量,包括民兵、预备役等不能公开的内容;要十分注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造成不良后果的科学技术,以及内部文件、未经公布的计划等内容是否在初稿中出现。比如国家安全局、公安国保、610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内容。对是否涉密把握不准的内容要经保密管理部门鉴别后再决定取舍例如一部年鉴初稿中写有某市公安局 “开展打击卖淫嫖娼专项行动:抓获卖淫嫖娼人员885人,其中鸡头34人”“打击赌博犯罪抓获赌博犯罪人员1万余人”;
(三)年鉴初稿完成后,必须经本单位领导审读,合格后由该领导在初稿第一页右上角空白处亲笔签写“本稿经审核符合保密规定,同意公开出版发行”字样,并签署本人名字,加盖单位公章,然后上报市地方志办公室。
四、年鉴条目的基本组成形式和“六何要素”?
条目的基本组成形式是:标题+正文+署名。正文内要包括“六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何果”。
如《吉林年鉴(2006)》中的一个条目:【完成“
这段文字,就是一个比较规范的条目。它具备了条目的基本组成形式及“六何要素”。
五、年鉴条目字数要求?
年鉴的概况性条目字数不能超过2000字,单一性条目最好在100~300字之间, 特别要提倡百字条目。如《西安年鉴》中有一个“【雁塔晨钟复制成功】”条目,作为“关中八景“之一而闻名遐迩的“雁塔晨钟”,原钟铸于金代,民国时期因战乱而被毁坏。为恢复“雁塔晨钟”的盛景,小雁塔保管所在红旗机械公司的协助下,历时1年,将晨钟复制成功,安放在小雁塔院内,供游人参观、敲击,以体验“晨钟暮鼓”的佛山景观。
六、年鉴条目类型
基层撰稿人经常接触到的条目主要有以下13种类型:
(1)、反映一个地区、系统、行业年度基本情况、年度特点及变化情况的条目。
(2)、记述某一方面(侧面)重要情况或某一具体工作的条目。
(3)、记述某一考察(调查)活动的条目。
(4)、记述某个会议的条目。
以年度内重要会议为记述对象的条目,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主要议程、取得的成效或产生的影响,重点反映会议取得的实质性效果,而会议的气氛和程序可以从略。部门和行业的年度工作例会和没有实际成效的会议,一般不立目记述。会议类条目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增加有效信息,把实质性的内容反映出来,参会的领导人列主要的,领导人的讲话少录以至不录。在来稿中,有些局、部门会有会议的条目,按理应着重反映本地有关通过重大事项的做法和效果。但来稿中往往只写了有哪些领导和部门参加大会,谁发来贺信,谁代表市政府讲话,该局局长如何表态等。因为有效信息太少,未能录用。二是与本地工作确实有关系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会议,可以作为条目的选题,如果仅仅借本地某个地方开个会,同本地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就没有必要写这个条目。
(5)、记述某一重大事件的条目。
记述某一具体事物、事件和现象的条目,是专题性条目中最常见的类型。它以资料重要,信息新颖,内容生动见长,是年鉴内容更新的主体。其基本要素包括事主、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结果。
(6)、记述某一典型案例的条目。
(7)、记述某一事故的条目。
(8)、记述其它重要活动的条目。
重大活动类条目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名称、举办单位、参加人员及人数、内容、结果等。着重记述活动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结果。避免叙述一般过程、转录领导人讲话。
(9)、介绍某一机构(单位)的条目。
记述年度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条目,一般以年度内新成立或有重大发展变化的重要机构为记述对象。其基本要素包括机构名称、简要沿革、隶属关系、组织形式、基本职能、年度发展变化和突出成就等。机构类条目的要素:包括机构名称、成立时间、批准机关、隶属关系、组织形式、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内部机构设置等。着重介绍主要职能和工作成果。机构成立的原因、过程、意义一般不作记述。
(10)、记载某一项重大工程的条目。
项目类条目的要素: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总额、工程规模、质量水平、地点、时间(开工、竣工)、施工单位、工程进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重点介绍项目规模、质量水平和效益。项目开工(竣工)庆典场面、领导人讲话一般不写。
(11)、记载某一项新成果(产品)的条目。
记载年度内重要新产品(成果)或获得重大奖励的产品(成果)的条目,主要内容要素包括产品(成果)名称及其研制(完成)者、完成时间、主要技术性能、质量特点、鉴定或获奖情况、推广应用效果、生产能力或市场状况等。其中成果类条目的要素:包括成果名称、完成单位或个人、完成时间、成果价值或技术含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鉴定结果和获奖等级等。着重介绍成果价值。成果研制的过程、意义一般不作记述。
(12)、记载上年度的先进人物、科技专家、劳动模范、体育健将等优秀人物事迹的条目。
以人立目,介绍人物的条目。年鉴人物类条目要严格掌握入选标准,格式统一,突出个性特征。该类目一般包括先进人物、新闻人物、著名专家学者、重要逝世人物等,所选录的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年度感,重点突出,表现集中,所辑入的资料要有鲜明的新颖性和高度的准确性。人物类条目的要素: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男性不注)、民族(汉族不注)、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党派、所在单位、职务职称、主要事迹和贡献、受表彰的情况及被授予的称号等。重点介绍主要经历、重要事迹和成就。
(13)、记载专项管理的条目。
七、如何给年鉴提供照片
(一)照片图注要做到“五要素”齐全
1.什么时间(标明×月×日)。时间应分清两个概念,一是照片内容(新闻)发生的时间,二是拍摄时间。比如:某建筑物被列为市级优秀建筑保护单位。这里应该说明该建筑物建于何年,什么时间列入保护单位,照片拍摄于什么时间。
2.什么地点(××企业××现场)。
3.什么人(姓名、职务,主要随员、主要陪同人员姓名,并标明其在图片上的位置,如“前左三”等),有的撰稿人认为,某上级领导或单位领导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没有在图注上标明其位置。我们改稿时就得纠正这种错误,因为这是年鉴中的图片,而年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史料性,是供后来人查证的,现在的人都认识图片里的领导,不等于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的人都认识他们,所以必须在图注里把他们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
4.什么原因(或背景)、什么事情(到××现场视察、考察、调研、参观、检查、指导、现场办公还是开会做报告),这些都要写清楚。如《广州年鉴》串文照:
(二)相纸冲洗的照片要求规格为6寸,像素要在1000以上,应尽可能挑选图象清晰、色彩逼真、亮度恰当的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有效像素不宜低于1000万。特别要住意的是数码图片不要编入Word,要单建文件夹,以免排版时降低像素。
八、年鉴条目编写常见问题
(一)数字不准确、不规范年鉴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信实的资料信息,如果数字上出了问题,质量就大打折扣,也势必会影响到年鉴作为政府公报的权威性。问题的性质是比较严重的。作为年鉴工作者,应该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数字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文表不合。比如某条目提及“全县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33所,在校生117391人。”而在后几页的表格中其数字分别为332所和118864人。两相对照,数字均有出入。
2.前后不合。比如某广场建设总投资在概况中为2.3亿元,而在条目中却为1.9亿元。3.文义与数字不合。比如某公司从1972年至2003年连续安全无事故应为31年,而条目中却写成连续32年安全无事故。
3.纵向比不合。比如某两年合卷的年鉴中一条目写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77亿元,比2002年增长28.87%。而查该年鉴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77亿元。经计算,2003年比2002年增长应为29.82%,与上文所列增长率28.87%不合。
4.总分不合。某条目写某村有耕地
(二)穿靴戴帽
所谓“穿靴戴帽”,是指年鉴稿件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造成内容表达罗嗦、结构混乱的表述现象,这种现象类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似给人穿上一双多余的靴子、给人戴了一项多余的帽子一样,既不美观又影响举止行为,是必须清除的对象。“穿靴戴帽”种类繁多,仅举几例以供辨认: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加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为立足点,以工业发展为兴奋点,以街道和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以财税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确保全乡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有效提高了全乡的经济综合实力。2008年全乡实现 社会总产值3.1亿元……。全乡经济形势运行良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里从经济发展到经济综合实力这一段文字就叫做戴帽,下面两句话就是穿靴。
(三)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年鉴撰稿人虽是单位人,更应该是年鉴编写人员。应该站在“局外人”角度以第三人称落笔,使资料更可信。因此,年鉴中不用“我党”、“我军”、“我市”“我局”、等第一人称代词,应直书“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延吉市”和“×××局”,“中央”应具体写“中共中央”,使用乡镇名称时应冠以市名,使用村名时应冠以乡镇名,如 “延吉市小营镇”、“小营镇民兴村”。
(四)人名称谓使用不规范
年鉴中出现的人均直书其名,一般不加“同志”、“先生”、
人名前职务的排序
一是按党政军的顺序排列。例:李龙熙,中共延边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二是不用每一职务每次都要出现,例:不是在每一次出现李龙熙名字的时候都挂上两个职务,参加政务活动时,只需用州长,参加党务活动时,便可加上副书记。三是,职责职务和兼挂职务的排序,例:李龙熙的州长是职责职务,另还有兼挂州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等职务,涉及地方志工作时将两个职责职务放在前面。职责职务在前,兼挂职务在后,即州长、州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李龙熙。
(五)常用相似词混淆
1.截至和截止:“截至2005年底”的“截至”不能使用“截止”,“报名日期
2.唯一和惟一:统一使用唯一。
3.其他和其它:两种用法都可以,但应做到全书统一用法(“其它”不能用于人)。
4.签订和签定:一般用签订,如“签订××合同”。
5.制定和制订:制定,决定、肯定,如制定宪法,制定学会章程;制订,创制拟定,如订规章、订计划。
(六)以议论代替事实
年鉴编纂的基本方法是述而不论,寓论于史,寓观点于所记述的事件当中,对事物的褒贬,不能由编纂者作评论,只能用资料说话,行文必须字字有据,不可一字无本,更不能以议论代替事实。如下面这段年鉴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领导对敌斗争、民主改革过程中,注意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同基层干部商量,不摆官架子,办事讲民主,干群关系融洽,民主空气比较浓。”这完全是空泛的议论,以论代史,写材料、写论文可以用这样的语言,但用这种笼而统之的语言来编年鉴就不行。
(七)计量单位不统一、规范
有很多年鉴稿中的计量单位名称很乱,一处用这个,下一处又使用另一个。年鉴中的计量单位必须全书统一。如单位用“个”,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用“所”,公园、体育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场等用“座”,病床用“张”,道路、河流等用“条”,商店、工厂、企业等用“家”,汽车、自行车用“辆”,学生、医生、科技人员、职工人数等用“人”(一般不用“名”),但人数在前、称谓在后时,可用“名”或“位”,如“10名医生”、“20位专家”等。
年鉴稿中有不能便用“㎡”、“g”、“kw”等字母表示单位。应一律改为“平方米”、“克”、“千瓦”等汉字。已定中文名的科技名词,一律用中文名书写,如“siO2”要写成“二氧化硅”。
九、把好年鉴的语言文字关
(一)年鉴中不宜使用的字
1、“为”字。“为”字常见有两种错误用法。一是有些年鉴初稿视“为”字万能,开头必是一句“为了什么”,然后才记述事物的产生、发展。不会对事实原委开门见山记述。二是大量使用诸如“总数为”、“降雨量为”“产值为”、“上升为”、“人均为”等句子。上述句中的“为”字,都应该减去。减去“为”字后,不仅不影响文意,且语句更加紧密利索。
2、“共”字。“共”字出现最多的地方,一是记诸如“企业共××家”、“职工共×,×人”、“5年共投入××万元” 等总数、全数时,二是记诸如“全省共”、“全市共”、“全县共”等全域、全范围数时。上述所列,既言总数、全数,写全省、全市、全县、全行业,“共”义已明,故可省去“共”字。
3、“对”字。诸如“对起重设备进行了检查”,“对危险校舍进行了抢修”等,词沉句长,松散多附加成分,古板呆滞。实际上,此类句式如去掉“对”字,将动词“检查”、“抢修”提前,改介词结构为动宾结构的陈述句,削去“了”、“进行”、“的”等附加语,句子便由虚变实,字省句洁,顺理成文。改成“检查起重设备”、“抢修危险校舍”,句子由虚变实,既省字,又顺理成文。
( “对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进行问卷调查”、“对全市人口进行普查登记”、“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挖掘、整理”等等,改成“问卷调查应届大学生就业率”、“普查登记全市人口”、“挖掘、整理传统剪纸艺术” )
4、“已”字。“已”在现代汉语中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已过去。年鉴记述的是上年度实际完成或发生的事实,故“已”字完全可以省去。诸如“全省已查出各类价格违法案件40件”,“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已明显提高”两例句,把“已”字去掉后,文句更通达。
5、“了”字。年鉴稿经常会出现“进行了”、“提出了”、“取得了”、“改善了”、“达到了”、“增强了”、“推动了”、“加快了”等“了”字句。“了”是时态助词,表示动作或一项任务的变化经或完成,而年鉴记载都是发生了的事,记述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用“了”多余,故可减去。
6.“的”字。“的”通常作定语,限定主语或状语。年鉴用“的”太多,句子会被拉长。在实际编纂中,许多句子一经紧缩、提炼,“的”大部可去。
(二)年鉴中不宜使用的句子
1、笼统词语句。诸如“很久”、“最近”、“以前”、“此前”、“目前”、“日前”、“当前”、“以后”、“日后”、“今后”、“此后”、“随后”、“迄今”、“至今”、“今年”、“本月”等词语在年鉴中是最忌用的。年鉴很讲究确切时间,多年以后也给人明朗化,应以“是年”、“是月”或确定年月时限来表述。
2、模糊语句。诸如 “大体”、“差不多”、“也许”、“可能”、“大概”、“大约”、“成倍增长”、“附近”、“周围”、面貌一新”、“圆满结束”、“效果显著”、“胜利完成”、“遍布各地”、“大大提高”、“显著增强”、“十分可观”、“积极推进”、“大力支持”、“大获全胜”、“明显改善”、“反应良好”、“热烈响应”、“逐渐恢复”、“罪恶昭彰”、“令人发指”、“巨大”、“特别”、 “甚好”、“颇为”、 “极其”等模糊词语在年鉴中是忌用的。
3、抽象词语。诸如 “上级指示”、“多数人认为”、“专家认为”等抽象词语不能在志鉴语句中出现。
4、假设语句。假设词语句,说明事情还没有发生,是预料结果,不属年鉴上年度记述范围之列,故志鉴语句中忌用诸如“如果”、“假如”、“即使”等假设之词。
5、推断语句。年鉴所述之事、数据等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地记述结果,无须去判断、分析,故在志鉴语句中忌用诸如“由此可见”、“经调查”、“据统计”、“预计”等推理之词。
6、代名词语句。在年鉴中不能出现诸如“今年”、“明年”、“去年”、“上月”、“前日”、 “我市”、“该市”、“此市”、“省里”、“市里”等代名词,应该写清具体年、月、日、省、市等。
7、总结式语句。诸如 “为了……,”“在……配合下,”“在……领导下”,“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总之”、“因此”、“第一是”、“第二是”、“一是”、“二是”、“其一是”、“其二是”等总结式词语,不符合志鉴语言规范化要求,故在年鉴语句中忌用。
8、广告式语句。如记产品,爱用国内首创,经久耐用等广告语言;记地区又离不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记人物就写他从小如何如何,死后还“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记领导人出席会议,必加上“亲自”二字,讲了话必加上“重要”二字,获奖必称荣获,参军入党之前必加光荣一词。年鉴不承担宣传功能,这种带政治宣传色彩的用语,在年鉴中是忌用的。
9、绝对化语句。诸如“全国首创”、“世界一流”、“国际先进”、“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做出巨大贡献”、“发挥重大作用”、“受到深刻教育”、“最××”等类的过头话都要删掉。
10、多余的量词。年鉴语句中量词用得过多,会妨碍文字的流畅。如某年鉴载:“全县有4个区,10个镇,1个乡,172个村,868个社”。读起来很别扭,如去掉“个”字,将“有”字改成“设”字,将逗号变成顿号,改为“全县设4区、10镇、12乡、172村、869社。”语句流畅得多。
11.附加语句。年鉴在条目行文方式上要简练,字字落实。多短句,少长句;多主谓句,少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多实词,少副词、助词、形容词、感叹词、夸张词等。如:“由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文山州地方志办公室具体负责的《×××志》将于2002年全部出版发行,就出版速度而言,居全省第10位。”该句若用于一般公文,未尝不可,但明显不合年鉴章法,完全可以改为:"2002年,《×××志》全部出版发行,速度居全省第10位。”
12.导述语句:如“根据××文件精神”、“遵照××会议精神”等等。年鉴要一目了然,无需叙述要办某事的依据和原因。如确有必要点明,可用直叙式,如“××发文要求”,“××会议提出”。
13.
14.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因其脱口而出,遣词造句难免不合规范,比如××领导退下来了、退居二线、乱弹琴、不管三七二十一等都是未加提炼的口头语言。这样的语言既显得粗俗,也不雅重。因此,口头语言进入年鉴,必须经过加工,取其精确、生动、精粹的成分,而去掉其不合语法不合逻辑或粗俗、表达不严密的成分,以维护年鉴语言的纯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