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忠)
肖福祯又名肖桦,回族,1880年7月7日生于成都市西华门街一个清贫的穆斯林家庭。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就读于成都市中心的清真西寺,学习汉语文和阿拉伯文经典《古兰经》,苦读钻研,学业考核结论优秀,顺利通过“穿衣”程序,获得“阿訇”资格职称。随即受聘于成都市清真东寺,主持教务和教授阿拉伯文。
1923年江油县中坝清真寺聘请他主寺,执事年余后,他举家迁至中坝定居。1935年4月,在北川县陈家坝探亲时,肖福祯耳闻目睹红军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而拼命奋斗的事例,心情无比激动,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在他的带动下,他的7个亲友(如马文常、兰益龙等)也报名参加了红军。由于他有文化,善于思考,被调入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工作。5月,红军进入茂县后,他积极参与向回民宣传红军政策,发动群众支持和拥护红军。由于他精通阿拉伯文(回文),他把红军标语和口号翻译成汉回两文,张贴在大街小巷,深得回族群众喜爱。5月22日,在凤仪清真寺里,他以阿訇身份主持礼拜和圣纪集会,在讲“瓦尔兹”(讲伊斯兰教仪)时,他以清代云南人民在杜文秀领导下的回民反清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宣传回族人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会有明确的反抗封建剥削阶级的政治斗争纲领、目标和政策,才能真正取得穷人翻身解放的斗争胜利,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建立穷人掌权的政府,这些革命道理容易为回族群众接收和理解,把回族群众紧密团结在红军周围,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他带着工作队深入深山老林把受蒙蔽而躲藏在外的老百姓动员返家,支持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顺利开展工作。在此期间,他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参与了《告回番民众书》《回民斗争纲领》《红军对番民十大约法》等红军民族宗教政策文告的制定和翻译革命标语,他积极参加并拟定茂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口号,并以红军回民代表的身份出席大会,把红军的政治工作与民族工作融为一体。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肖福祯随军北上草地,在泥泞不堪的草地步行行军,艰苦备尝,1935年入秋雨季,到了阿坝草地深处。
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在阿坝时,由于张国焘与党中央北上的路线分歧,而率军掉头南下,经过绥崇丹懋战役,击溃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反动地主、土司民团武装,红军指挥机关和中共金川省委驻留金川,开始了创建大金川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35年11月,省委成立了回民委员会,由肖福祯任主席。他抓住战机,把金川城管清真寺作为宣传红军政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阵地,以阿訇身份主持穆斯林的宗教活动。他深入浅出地宣传革命道理,得到回族群众的信任和欢迎。
他是红军,宣传革命道理,件件结合回族群众的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他是阿訇,获回民敬重,年近六旬,待人和蔼可亲,穆斯林亲切地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长辈,聆听他的教诲,拥护红军这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子弟兵队伍。1936年11月下旬成立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时,大家一致拥护他当苏维埃主席,带领全县回族人民紧跟共产党,拥护红军。肖福祯针对红军大部队粮食供应上的困难,动员群众献粮的事例不少。
1936年7月中旬,驻金川红军在董振堂军长率领下,按党中央的号令北上陕北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含已编入红五军的原中央红军红五军团)第二次北上。当北进至马尔康梭磨境内,遭到反共的土司武装匪徒截击,不少战友遭到凶残匪徒的残杀。面临落入敌人的危险,肖福祯纵马扑河,跳入汹涌波涛的梭磨河,为革命将生命定格在56岁(他从金川出发时,金川沙耳的回民见他年近花甲,而为他找来一匹马代步)。
党和人民政府以及金川人民永远怀念着为革命而献身的红军烈士们。1957年,江油县人民委员会抚恤了肖福祯的亲属,并于1983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而今的金川城关清真寺是全国宗教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四川省“三号”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寺内辟建有红军长征文化陈列室,列为省、州文化保护单位(即红33军回民独立连连部和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遗址)。在陈列室里存放着肖福祯烈士的照片和回民独立连幸存者的照片。
作者:张孝忠(撰于2020年7月)
作者系回族,原金川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2005年退休,现78岁,职称副编审,中共党员,现居住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美联墅18幢3单元三楼六号
联系电话:138801830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