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给县级志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给县级志鉴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迎接新挑战,必须要有新的方法,适应新的要求。关键词:志鉴 编纂 问题 思考200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进入依法修志的轨道,县级修志编鉴工作大有改观,成果丰硕,取得喜人的成绩。
然而,依然有部分县修志编鉴工作滞后,修志编鉴工作质量不高,问题不容忽视。如有的县份从2007年至2017年11年间未出年鉴;2006年3月,全国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各省、市、县也在当年启动二轮修志工作,至2015年8月,《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出台,有的市县的二轮修志篇目还未修订完成,等等。导致修志编鉴工作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部分应该是可以克服的。
一、县级志鉴工作现状“一纳入、八到位”的落实情况。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一纳入、八到位”(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对各地地方志工作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县级地方志工作距离“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纳入的刚性要求不多,由于财政紧张,有时每年只有几千元的财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认识到位的标准要求不高。领导到位有的只在行文上。特别是在编制人员上,县级地方志办公室,如广西省各县,地方志工作单位编制人员一般为3到5人,一般根据行政事务和日常事务正常运转的需要设置正副职领导、秘书、会计、出纳五个岗位。地方志修编业务工作的时间大部分被占用,人员编制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上单位的正副职领导绝大部分县不是从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中提拔,而是县直其他单位调入,在地方志业务工作有的很快进入角色,有的进入角色却比较慢。结果是地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的业务工作进入角色快的,该县的地方志工作一般较好,地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的业务工作进入角色慢的,该县的地方志工作一般相对滞后。修编业务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县级地方志办公室,除了大部分因正副职领导退休有所更换外,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有的秘书、会计、出纳做了十几十二年,有的县的工作人员50岁都在以上。年轻干部进入志鉴修编队伍的不多,就是组织调入正副职领导,在年龄上也相对偏大。错漏失真。“事物是具有双重性的,部分志书对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只记成就,有意回避前进中的问题,导致志书总体的失真失实” ,这一现象在县级志鉴书籍中仍有存在。志鉴编审有的环节把关不严,质量不高。质量是志鉴书籍的生命,是可信、可存、可读、可鉴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的志书、年鉴出版了很多精品佳作,但县级的志书、年鉴还是存在表述不规范,逻辑不慎密,用词不精炼等问题。如在第二轮志当中,县级志稿实行的是三级审验的办法,即县级初审,市级二审,省级终审,可结果是有的已通过二审志稿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甚至存在上下年限表述不到位、体例不符、表述不规范等常识性的失误。在内部出版的年鉴中存在有机构尚未成立就有工作方面的表述,甚至有把往年的资料充塞到当年的年鉴资料中的现象。志实讹传。有的不该被讹传的志实被讹传,志实的真实性严肃性受不该有的伤害。如清道光八年编的《庆远府志》记载:“蓝样,永定土司加峒村民。嘉庆十五年庚午嘉平月,御赐诗序:‘赐广西宜山县永定土司境内寿民监祥年一百四十二岁,喜成七言,用志人瑞。星弧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卌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洐无极,长生宝箓丽琅函。’”1998年出版的《宜州市志》也载录了这一志实。可就在十多年前开始,与宜州市(原宜山县)同为广西河池市辖区内的巴马县传蓝祥为巴马县人,对世人形成误导。如果这种误导不能得到正确的对待,任其以讹传讹,必将贻害无穷。
二、县级志鉴编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影响县级地方志工作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的是多年悬而未决的。文化消费不高,文化软实力的隐形效能彰显不力。在县级特别是在农村,人们的文化需求相对低下,是影响县级志鉴工作的思想障碍。在县一级,普遍的认识是,地方志书,年鉴可以现在编也可以以后编,不是急上火的事,可以缓一缓。再不济上面催急了也可以突击编,在处理工作上的轻重缓急中,修志编鉴始终安排在缓的那一类。将修志编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做得不够,没有对志鉴资料进行日常征集整理,各部门对资料的收集的齐全和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所有这些,给志鉴的编纂带来了难度。小而全机构设置没有改变,编修人员忙于行政事务和日常事务而少暇顾及业务能力学习提升,志鉴质量令人堪忧。3~5个人的单位,有1~2个业务不精或岗位变动,余下的人承担的业务量就会较大,不利于志鉴修编工作的积极推进。编修人员职责名不符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年鉴和志书的主编一般为修志办公室的行政领导担任,但由于行政领导的行政事务繁忙,参与编修任务的有限,有的甚至没有参与编修工作,主编的责任和作用被忽略忽视,对志鉴编修的谋篇策划不充分,审核把关有失严谨,不利于志鉴质量的精品打造。志鉴精品缺乏,严重影响群众的阅读欲,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经费不足给上编修遭遇困难。编修经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未能同步,志鉴编修经费不足也是县级志鉴工作的普遍问题,资料的征集、整理、编修、挖掘、利用受到较大制约。《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推行,有的未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志鉴编修工作的实际问题。《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一条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但在志鉴资料征集整理编纂过程中,遇到有的部门单位不积极支持甚至推诿时,编修人员只有苦口婆心反复说服,有的资料其实就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求得来。对未能积极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却没有较好的责成措施与办法,或者说没有有效的行政催促措施,有时政府督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未理想和尽人意。
三、推进县级志鉴编修工作刍见志鉴编修是继承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提振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地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志鉴文化又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志,即记载,地方志是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记载。“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梁启超) ,记载的目的是为了记住,记住了方能知传,知传才会弄明白要借鉴什么,传承什么,弘扬什么,避除什么。人类文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不断探索积累的成果。 “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 ,“不畏浮云遮望眼”,后人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清前人走过的路,才能少走弯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志鉴文化,更是人类世世代代点滴积累沉淀并厚积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保护传承志鉴文化,挖掘地方志潜能,发挥地方志作用,彰显地方志魅力,是当今志鉴工作的使命担当。提高对志鉴工作的认识,加快全社会参与志鉴资料征集编纂的制度创新,是做好志鉴工作的前提保障。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记载涉猎社会百科,修志编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收集各行各业各部门的资料,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独立完成,全社会参与是志鉴工作保质保量的第一关键。经多年实践,各地基本形成由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但是单位部门提供志鉴资料不积极不及时依然存在,这是个老话题。一些单位部门认为修志编鉴工作只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事,对志鉴资料的征集编纂认识不足,出现资料征集应付了事,质量不高,进度迟缓的局面。一些单位以工作任务繁重为由推脱抵触,特别一些是中直、省直、市直企事业单位,如银行、保险公司、高等院校等等,由于管理权限不属于县级,在征集资料时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加强提高全民对志鉴工作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参与修志编鉴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做好志鉴工作的前提保障。尊重志实,秉笔直书,增强志鉴的生命力,切实提高志鉴的可信度。真实是志鉴的生命力所在,也志鉴的价值所在。唯有真实,才可信,可信才可鉴。志鉴的真实性包涵资料的齐全不缺失无错漏等,也包括对各种误传讹传的纠正解释以正视听,积极维护志鉴资料的真实性,杜绝资料造假行为发生。真实可信性是志鉴可读性的第一前提,是志鉴吸引力竞争力的根源。志鉴资料漏缺失真,不仅不会吸引读者,令读者质疑,产生负面效应,对志鉴文化失掉信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志鉴编纂人员业务水平。业务水平是业务质量的保证,多年来,各级各部门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了编纂人员的编纂能力和水平,编出志鉴精品佳作。但依然有的编纂人员业务不精,编纂能力不强,有的干部 到地方志办公室十几十二年从不参与编纂工作,这对编纂人员编制本来就少的县一级地方志办公室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所以,提高编纂人员的业务水平十分重要,让所有地方志连写人员积极投入志鉴编纂工作中去,以解决编纂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是靠培训,二是靠实践。培训其实年年都有,都有受培训的机会,因此业务水平很大程度是靠个人的参与实践。提高业务水平需要加强地方志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奖优罚劣,提高编纂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影响县级志鉴发展的因素很多,相信只要勇于担当,“干”字当头,志鉴文化一定能得到有效记载传承发展,造福世人。
信息来源:(笔者)韦礼夫,工作单位: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