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bet雷竞技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政务联播

民富村美产业兴 和美乡村入画来
——理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7-30 09时24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陈科

玩转冰雪与温泉之间,行至古老静谧的藏寨羌乡,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蜿蜒盘旋乡村间,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处处产业生机勃勃……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杂谷脑河畔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理县正在路上。

近年来,理县围绕“规划、政策、帮扶、产业、力量”五大衔接,先后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优秀村13个。2023年成功创建成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建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薛城镇塔子村是一处拥有幽深峡谷、连绵高山、青翠草地、广阔森林、潺潺流水以及飞泻瀑布的人间仙境。其境内的自由峡谷营地酒店,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然而,一年多以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闲置地。据塔子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旭介绍,集体经济缺失、游客难以留住,一直是困扰村两委的难题。2023年,经薛城镇党委政府与塔子村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凭借当地的地理优势,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的形式,以户外露营旅游为亮点,倾力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受游客喜爱、经济收入可观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过精心规划与建设,“自由峡谷营地酒店”应运而生。如今,酒店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收益4.5万元,并且分红收益每5年上涨10%。同时,酒店与当地农副产品合作社合作,对农特产品进行销售,进而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杂谷脑镇官田村,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先后建成糖心苹果示范基地、高山樱桃基地、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和牦牛养殖基地,通过积极打造农牧产品品牌,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全村约90%的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社会和谐、乡村美、生活美、人文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美官田”名片已打响。

近年来,理县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着力探索破解难题的新路径、新举措、新方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势见效。

产业兴旺 牵牢乡村振兴“牛鼻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在下孟乡楼若村标准化生态猪舍内,笔者看到近1500头仔猪正茁壮成长。“猪舍采取标准化建设,由崇州巨星农牧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猪舍内建有自动喂养、自动通风、恒温系统等,仅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现有养殖规模所有工作。”理县福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杨勇强介绍道。

这个标准化生态猪舍是楼若村新投资的集体经济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以“公司化代养+自繁自养”管理方式,不仅降低了私人养殖风险,还建立起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流程。恒温养殖可保证每5个月左右出栏一批生猪。

盛夏时节,走进上孟乡日波村,在沿途和各家民宿小院,随处都能看到前来避暑休闲的各地游客。难怪村民们高兴地说:“晚饭后,村里到处都是游客,简直比成都春熙路还热闹。”乘乡村振兴“东风”,日波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95%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日波村共有114户村民,除了5户居住在外,其余109户都做起了民宿。等到旅游高峰期,预计日接待量能达到5000人以上。”上孟乡人大主席高勇高兴地说。

这些,都只是理县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理县集约培育薛城、通化、桃坪1.2万亩水果基地和朴头、古尔沟、米亚罗等1万亩蔬菜基地。薛桃果业园区和高原大白菜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700亩,特色养殖场13个。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引进青脆李等果蔬新品种30个,“净土阿坝”产品11个。

夯实基础 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

走进米亚罗镇吉柯村“大车驿站”,映入眼帘的是络绎不绝的过往车辆,随处可见的是正在休憩的大车司机。

据悉,米亚罗镇国道过境长度达40余公里,每日过境川、甘、青、藏和州内货车量高达2000余辆,加之境内国道沿线商业服务薄弱,已经无法满足过境司机消费需求,由此,吉柯村“大车驿站”项目应运而生。

吉柯村“大车驿站”项目总用地约16.5亩,规划建筑面积1128平方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450万元,游客接待中心、汽修站及配套附属设施已建设完成。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完成。届时,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多功能、体验式的汽车驿站将为过往旅客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同样,在不远处的古尔沟镇丘地村,也正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通过“牦牛养殖规模化、水电开发股份化、旅游服务产业化”,丘地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寨到旅游精品新村,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到年均收入达百万元的转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称号,并成功创建3A级景区。

近年来,理县大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充分依托村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积极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村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发展“村级+”合作模式,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

华丽蝶变 绘出生态宜居新画卷

道路顺畅、街面干净、景色靓丽、生活便利……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然成为理县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幸福指数的支撑点。

漫步在田野乡村,昔日垃圾堆积、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积水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觅踪迹。硬化的水泥道路通到了高半山村组,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农户家中,明亮的灯光扮靓了村村寨寨……如今的理县,“路上山、水到田、电入户、宽带网络到家门”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持续强化田网、渠网、路网、电网和信息网“五网”配套,全力加快教育“一区两园三改四化”建设,不断优化“一核两翼、四心多点”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目前,桃坪中(藏羌)医药文化体验中心、薛城医疗次中心已投入使用,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明显提高,行政村光纤通达率和4G覆盖率均达100%,贫困村农村广播收听、数字电视节目收看、“农家书屋”更新实现全覆盖。2023年,理县成功入选全省开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试点县。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深入实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目前,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4.88%、90%、68.25%,理县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空气更甜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

近年来,理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逐步把乡村振兴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乡村田园风光正在不断涌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理县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县正以奋勇争先的决心和闯劲,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以走在前列的信心和拼劲,坚决锚定“一廊两区三地四片五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理县建设,全力书写一份无愧于新时代的“理县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