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雷竞技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y21031800/2021-00389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发文机关: 松潘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21-05-28 11:35:53
  • 发文字号: 〔2021〕 号

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1-05-28 11时35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  要

松潘县人民政府

2021122


第一篇总体要求篇..................................................................... 1

第一章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1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5

第二章总体思路................................................................. 7

第一节指导思想........................................................ 7

第二节基本原则........................................................ 8

第三节基本思路........................................................ 9

第四节发展目标...................................................... 11

第二篇生态文明篇................................................................... 16

第三章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16

第一节增强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功能.................... 16

第二节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16

第三节完善自然保护体系..................................... 17

第四章纵深推进生态系统治理..................................... 17

第一节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17

第二节加强两化三害治理................................. 18

第三节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18

第四节加强地灾治理.............................................. 18

第五章全力实现生态体系改善..................................... 19

第一节保护蓝天净土绿水..................................... 19

第二节加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20

第三节建立环境友好的经济体系........................ 20

第三篇产业发展篇................................................................... 22

第六章做优高原特色农牧业......................................... 22

第一节加强农牧业基地园区建设........................ 22

第二节创建特色农牧业品牌................................. 23

第三节推动农牧产品初加工................................. 23

第四节加强农牧业主体培育................................. 24

第五节加强农牧业质量监管................................. 24

第六节增强农牧业科技服务................................. 24

第七节积极维护粮食生产安全............................ 25

第七章做实生态工业...................................................... 26

第一节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26

第二节大力发展特色农牧深加工产业................ 26

第三节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工艺............................ 27

第四节强化园区载体建设..................................... 27

第八章做强旅游导向型现代服务业............................ 27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核心产业........... 28

第二节积极建设古城文化产业园........................ 29

第三节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业................................. 29

第四节加快发展食宿业......................................... 29

第五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30

第六节培育提升商业贸易业................................. 30

第九章拓展完善产业发展链条..................................... 31

第一节推动农牧结合.............................................. 32

第二节推动农旅结合.............................................. 32

第三节推动工农结合.............................................. 32

第四篇基础设施篇................................................................... 33

第十章加快推进现代交通体系建设............................ 33

第一节加快构建对外交通大通道........................ 33

第二节持续完善县域公路网络体.................... 33

第三节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物流中心.................... 34

第四节建设国际空港物流园和铁路物流园....... 34

第十一章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一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二节强化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三节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6

第十二章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6

第一节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6

第二节加快智慧松潘建设..................................... 36

第三节全面布局新能源充电桩............................ 37

第五篇城乡融合篇................................................................... 39

第十三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 39

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布局............................ 39

第二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39

第三节完善空间治理制度体系............................ 40

第四节优化城镇发展布局..................................... 40

第十四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0

第一节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0

第二节做强乡村振兴载体建设............................ 41

第三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1

第十五章切实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42

第一节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42

第二节促进城镇特色发展..................................... 42

第三节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镇............................ 43

第十六章加快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44

第一节准确把握创名城关键环节.................... 44

第二节深入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44

第三节加强文旅融合的城市功能支撑................ 45

第十七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45

第一节打造便利的乡村生活圈............................ 45

第二节建设城乡一体要素市场............................ 46

第三节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 46

第四节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共享............................ 46

第六篇改革创新篇................................................................... 47

第十八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47

第一节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47

第二节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47

第三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 48

第四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48

第十九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9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9

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49

第三节深化县域国资国企改革............................ 50

第四节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50

第二十章着力深化开放合作......................................... 51

第一节构建全域开放格局..................................... 51

第二节深化对口交流协作..................................... 52

第三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52

第四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2

第二十一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3

第一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3

第二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53

第三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54

第七篇民生福祉篇................................................................... 55

第二十二章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55

第一节拓宽就业渠道.............................................. 55

第二节提高居民就业能力..................................... 55

第三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55

第二十三章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 56

第一节全力推进教育发展..................................... 56

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57

第三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57

第四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58

第二十四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9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9

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59

第三节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60

第四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60

第八篇社会治理篇................................................................... 63

第二十五章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63

第一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63

第二节完善镇管社区治理体系............................ 63

第三节健全乡村振兴治理体系............................ 64

第二十六章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 65

第一节健全防灾减灾机制..................................... 65

第二节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65

第三节强化防灾减灾保障..................................... 66

第二十七章推进民主法治平安松潘建设.................... 67

第一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67

第二节推动平安松潘建设..................................... 68

第三节加强民族宗教管理..................................... 68

第九篇实施保障篇................................................................... 70

第二十八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70

第一节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70

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70

第三节提升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71

第二十九章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72

第一节强化规划统领作用..................................... 72

第二节加强规划有效衔接..................................... 72

第三十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73

第一节落实项目支撑.............................................. 73

第二节完善目标考核.............................................. 74

第三节加强监测评估.............................................. 74


第一篇总体要求篇

《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松潘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松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全县人民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松潘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是松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五年;是推动松潘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州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探索出一条落实中央省委州委部署、符合松潘县情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意愿的发展路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松潘新征程积蓄了战略动能、奠定了基础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紧扣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打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松潘段生态屏障。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治、岷江涪江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白羊自然保护区进入国家人与生物圈成员保护单位,岷江源湿地公园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出境断面达标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95%以上,治理土地、林地10万余亩,治理沙化土地56490亩、恢复植被3463亩,林草覆盖率达84.1%,荣获中国最美县域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力克服“8·8”九寨沟地震、“8·20” “9·13”“8·16”等山洪泥石流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多重冲击,突出绿色发展五条路径建设,生态工业、绿色工业加快发展,政府投资稳步推进,“1+5”产业园区布局加快构建,旅游振兴计划加快实施。十三五期间,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1127个、投资总额151.72亿元,省州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亿元,高质量完成“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无一个项目未开工、无一个项目未完工、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起廉洁问题。“十三五”末,地方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长8.4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倍;人均GDP2015年增加10759元,突破3.5万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1.5倍;五年财政收入总量达96.3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43.69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规模保持在3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加11310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加5854元,是“十二五”末的1.6倍;接待旅游人数基本恢复到“8‧8”九寨沟地震震前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7.6:13.2:69.2优化为2020年的20.1:10.3:69.6。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全州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省州级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超常奋战、超常付出,做到强力党建引领、强力组织保障、强力资金投入、强力联动攻坚、强力多方支援五个前所未有,打赢打好了产业开路、就业固本、民生改善、基础升级、新风塑造、帮扶协作六场硬仗。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整合资金19.9亿元,分年度精准实施22个扶贫专项方案,统筹实施脱贫攻坚对标和巩固提升项目2295个,推动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面达标,累计减贫21297863人,5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整县如期摘除贫困县帽子,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群众千百年来的夙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丰硕。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健康松潘建设进程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卫生扶贫切实深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四届古城花灯会、三届黄龙极限耐力赛等文旅盛会,荣获全国第一批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四川民间花灯之乡荣誉称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社会保障更加普惠,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参合率达97%,全县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更有盼头,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基层治理全面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依法治县有序推进,依法治寺管僧常态化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落实,扫黑除恶、全民禁毒等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网格化管理服务更加规范有序,信访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化解率大幅提升,荣获国家级信访三无县、省级三查三促三争当先进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基层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统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化,从严推动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两联一进”“户户访·人人忙群众工作持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在常联常亲、常来常往中,进一步增进了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政治生态取得实质性改善,党在民族地区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更加坚固。

五年攻坚克难,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春华秋实,松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标志着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生态绿色产品的绝对需求巨大,为我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释放内需动力带来重大契机。

从国内来看,松潘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期,处于民族政策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重大国家政策的红利期,处于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广阔市场的开拓期,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为我县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将为我县不断深化川甘青结合部工作,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保障。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明确继续对涉藏地区实施特殊支持政策,有利于我县加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稳定投资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助于我县发挥资源优势,融入更高层次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国内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更加注重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我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全省来看,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科学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布局,明确提出支持阿坝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阿坝打造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提升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强调对涉藏地区加大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倾力倾情援助帮扶。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全州来看,全州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四向通道、全域拓展的战略部署纵深推进,州委支持加快东北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带转型提升,充分发挥展示推介、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松潘建设川甘青物流和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有助于把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持续发挥松潘在阿坝中高端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从全县来看,随着成兰(西)铁路、川汶高速、通用口岸机场以及青云铁路无水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速推进,松潘地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充分显现,各族群众思发展、促团结、保稳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要素和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加之松潘县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出了一条落实中央省委州委部署、符合松潘县情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意愿的发展路子,经济基础更雄厚、生态产品规模更大、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交通区位更加便捷,为十四五松潘发展积蓄了战略动能、奠定了基础支撑。

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松潘仍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典型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层社会治理复杂区、反分裂斗争重点区,经济结构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营商环境不佳、公共服务不优、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仍面临与全国全省差距不断拉大、增长周期因灾波动较大、持续稳定增长压力较大,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偏小、人均GDP偏小,生态脆弱、产业脆弱、交通脆弱的三大三小三弱问题。面向未来,全县上下务必要清醒认识十四五时期松潘面临的阶段性特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聚焦目标任务、找准制约因素、细化应对措施,顺势奋进、乘势而上、蓄势突破,加快建成一城两心三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松潘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重要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文化松潘为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切实守好生态和安全两条底线,统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全域旅游示范、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三创联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生态化、文旅产业化四化行动,深化拓展一城两心三地发展战略,奋力构建三产融合、五园支撑”“四项培育、六大提升发展新布局,全面巩固美丽清新的自然生态、幸福和谐的人文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文化松潘高原生态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松潘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引领、开放包容、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共建共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关键领域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实现借力发展与自力更生协调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注重生态、发展、民生、稳定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基本思路

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松潘建设。坚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松潘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松潘落地生根。始终把发展摆在首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主动服务中央、省、州重大发展战略。立足区位、资源、生态、人文等优势,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强化源头意识、担起源头责任、展现源头作为,主动融入、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州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四向通道、全域拓展等国省州重大发展战略,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拓展新空间、借用新力量、争创新优势、务求新成效。

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消费战略结合起来,突出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城乡循环、区域循环、产销循环和内外市场循环,全面加强与内地城市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创新协同、人才引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打造面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基地。

坚定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突出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以理念创新打破思维定势、以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以要素创新统筹资源供给,着力做好环境质量的加法、能源消耗的减法、产业优化的乘法、污染治理的除法,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模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使绿水青山和冰川雪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力推动实现山川增绿、经济增效、群众增收。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第四节发展目标

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放眼全局、突出重点、跳起摸高,十四五时期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发展速度快于全州平均水平、发展标准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发展质量优于全州平均水平,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松潘征程、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法治松潘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成川甘青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建成绿色发展高地、民族团结进步福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是:

生态环境高颜值。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一增一减措施更加有效,水源涵养量、林草覆盖率不断提高,草原沙化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得到高效治理。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领先。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经济发展高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全县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州、高于预期。创新机制更加优化,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原特色农牧业、生态工业、旅游导向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36亿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89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7亿元。

人民生活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促进教育增效提质,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教育卫生更有保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群众就业更加稳定,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城乡建设高品质。四向通道通达通畅,电力、水利、通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县城功能更加完善,城镇特色不断彰显,乡村更加美丽。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城乡产业深度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宜人之城。

基层治理高效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依法治县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深化,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反分维稳能力持续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深化,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专栏1 松潘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5.9

40

7.0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4.4

7.0

7.0

预期性

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0.9

2.36

21.2

预期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

亿元

[31.26]

[42]

[10.74]

预期性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44

10.32

9.8

预期性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2

50

[8]

预期性

创新驱动

7.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0.0%

32.0%

32.0

预期性

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0.0038

0.01

21.4

预期性

9.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

%

60

预期性

1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接近全州平均水平

预期性

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接近全州平均水平

预期性

1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

45

[5]

预期性

民生福祉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7.5

9.1

9.1

预期性

14.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

%

90.5

92.5

[2]

预期性

1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7.8

8.6

[0.8]

约束性

16.人均预期寿命

74.2

76

[1.8]

预期性

城镇就业

17.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562]

[650]

预期性

18.城镇调查失业率

%

3.7

3.7

预期性

19.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5

2.6

[0.1]

预期性

2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位数

0.2

预期性

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3

95

[2]

预期性

绿色生态

国土绿化

22.森林覆盖率

%

35.9

36.3

[0.4]

约束性

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87.1

87.5

[0.4]

约束性

24.森林蓄积量

万立

方米

5089.31

5100

[10.69]

约束性

2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达标

约束性

2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达标

约束性

27.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

达标

约束性

28.县城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

95

约束性

垃圾处理

29.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3

95

[2]

约束性

30.乡镇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

%

80

94

[14]

约束性

污水处理

31.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

%

82

90

[8]

约束性

32.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36

50

[14]

约束性

安全保障

3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1.3

1.3

约束性

34.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亿吨

标准煤

0.001

0.002

约束性

备注: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为五年累计数。达标指完成上级考核目标。

展望二三五年,松潘将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美丽、富裕小康、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松潘建设取得全方位、历史性、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安全稳固,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美丽松潘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实力更加强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生态化、文旅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经济体系,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文明更加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松州文化焕发新活力,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松潘、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松潘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第二篇生态文明篇

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保持生态的系统性、平衡性、和谐性,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生态链安全,厚植山清水秀生态空间。

第三章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增强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功能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主动承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长江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点布局和重大工程,持续深化草原森林、湿地海子、雪山冰川、野生动物、珍稀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七大保护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切实保护岷江、涪江发源地及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带,大力推进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和尕里台黄河支源文化广场建设。

第二节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林长制”,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天然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严格落实禁渔禁猎、轮牧休牧等制度,持续完善生态公益性岗位职能体系。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农业用地优先保护制度,强化建设用地用途管控,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调查。建立自然资源正负清单,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第三节完善自然保护体系

建立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改善等工程。大力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落实黄龙、白羊、龙滴水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热务沟森林公园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专栏2  生态保护重点项目

长江黄河水源涵养项目: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项目;松潘县草原改良、毒草治理、退牧还草项目。

自然资源保护项目:松潘县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松潘县涪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松潘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松潘县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保护;数字林草建设;林草科技推广体系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松潘县美特托河、嘎让拖合河、鄂隆河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第四章纵深推进生态系统治理

第一节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开展绿化全县行动,推行草原森林休养生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草)成果,开展县城和重点乡镇、村庄等绿化行动,推进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庭院、绿色长廊、绿色村庄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统筹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药、苗木等特色林业。加强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第二节加强“两化三害”治理

坚持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认真落实一增一减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草原两化三害治理,开展退化草原修复和治理,推进围栏建设、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种草、黑土滩和毒害草治理、乡土草种基地建设、草原监测站(点)建设。推广防沙治沙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封禁保护,探索开展光伏治沙试点,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第三节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加强长江黄河上游干支流流域治理,特别是岷江松潘段治理重点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一河(湖)一策,强化上下游协同共治。依法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考虑河道采砂、矿业制砂、河道疏浚、拦挡坝壅塞体清理、地灾垮塌体清理,联防联控联治水域生态。建设坡面工程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控体系,加强坡地造林和坡地土壤保护,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第四节加强地灾治理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系统排查整治公路和河道沿线、集镇和居住点、景区和产业园区周边的地灾隐患,推进泥石流沟、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生态脆弱区域地灾水患监控与治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技术等进行防灾能力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对威胁较大隐患点安装监测设备,最大限度的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3  生态治理重点项目

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松潘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应急排危、动态防治、避险搬迁、实时简易监测;干旱河谷地区治理工程;林业有害物防控;矿山修复工程;生态脆弱区沙化治理;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松潘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松潘县大苗造林建设项目;松潘县沙化项目一期巩固提升项目;松潘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

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长江、黄河源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防洪治理及堤防建设工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松潘县五里堡麻柳沟流域治理工程;松潘县河道清淤疏浚项目;松潘县熏衣谷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生态湿地、人工换填渗渠、水厂改造提升、水源地监控预警体系等。

第五章全力实现生态体系改善

第一节保护蓝天净土绿水

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歼灭战”。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工业废气、垃圾焚烧、餐饮油烟、扬尘治理,开展清洁能源替代,确保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5%以上。深化跨区域水体污染联防联治,确保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II类及以上标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管控,确保土壤 环境安全稳定。

第二节加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深化增草增林增绿治理,高质量推进绿化全县行动,加快建设百里山水画廊。加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水域环境、路域环境、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设施建设,打造洁美路域环境、净美水域环境、优美城乡环境、秀美景区环境、和美寺庙环境。推进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城镇建设、交通项目、工业生产、矿产开发、砂石料场、全域旅游等重点领域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第三节建立环境友好的经济体系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设置生态廊道、生态板块、生态节点与生态缓冲区,维持高原湿地与高寒草原带、高山峡谷灌丛与高山森林带、干旱与半干旱河谷带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大力发展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健全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巡察监督、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配套制度,依法保障生态系统原真性和生态链安全。

专栏4  生态体系改善重点项目

污水整治:松潘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松潘县岷江源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松潘县县城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建设项目;松潘乡镇污水处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项目;松潘县镇江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垃圾整治:松潘县生活垃圾热解焚烧处理体系建设项目;松潘县中心乡镇垃圾处理规范化建设项目;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及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

城乡环境: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农户厕所改造项目;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城区集中供暖、以电代柴专项整治项目;餐饮油烟整治项目。


第三篇产业发展篇

坚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旅游导向型服务业为主导、以高原特色农牧业为支撑、以生态工业融合发展为补充,打造培育产业基础独特、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第六章做优高原特色农牧业

紧扣省委“10+3”现代农业体系和州委“6+N”高原特色农牧业体系,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抓特色、创品牌、建基地、拓市场为重点,深入实施基地园区、品牌创建、产品加工、主体培育、质量监管、科技服务、粮食安全七大工程,推动农牧业逐步走向特色化、品牌化、现代化。

第一节加强农牧业基地园区建设

以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串点成线、联线成片、集聚成块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藏红花椒、高原蔬菜、道地药材、高原食用菌等特色农牧产业,积极构建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松潘藏红花椒产业园、川主寺南山松贝农业花园、水晶高原生态蔬菜园、红土藏香猪牧园、圣地花海主题观光园,推动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农牧业种养发展的“1+5”产业园区布局。统筹用好财政涉农资金,建成一批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园、中藏羌药材种植基地、优质饲草料基地、牦牛藏羊繁育基地、林下特色种养业基地。

第二节创建特色农牧业品牌

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和保护。积极争创三品一标”“净土阿坝等农牧业品牌,着力构建“净土阿坝品牌+松潘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模式,力争将松潘花椒、松潘莴笋、松潘大蒜打造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将松潘花椒、松潘莴笋等农产品打造为绿色食品,积极开展农产品有机认证,把松潘“特产”建成松潘“优产”。大力实施“互联网+产品、农业+新业态”行动,推进产品时节“串联”与地域“并联”,鼓励发展电商营销、直播带货等新模式,鼓励建设产品直销店和直营店,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农产品销售生态。加强与成都、重庆等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主动参加产品会展,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菜篮子”“果盘子”重要供给地。

第三节推动农牧产品初加工

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前景、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建设基地、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企业间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仓储配送体系。

第四节加强农牧业主体培育

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建立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延伸的增值收益、就业机会留给群众。

第五节加强农牧业质量监管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完善和推广农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强化质量安全基础;加快构建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强化事后监管,建立综合性的追溯监管平台。加大农牧产品质量宣传,增强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成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

第六节增强农牧业科技服务

打造农牧业科技平台,积极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与发布。打造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集技术、信息、生产、流通、金融、物流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做大做强一批农牧业服务企业,推进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

第七节积极维护粮食生产安全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巩固提升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特色农牧业发展和生产,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维护粮食安全。加快推进特色农牧品种绝对安全,加强对特色农牧品种的研发,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合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整理,推进特色产业基地田、水、路、电、信“五网”配套,强化对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专栏5  高原特色农牧业重点项目

种植业基地:新建水浆干果种植基地、蔬菜新品种种植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中藏羌药材种植基地;实施燕云、红土、镇坪、川主寺等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养殖业基地: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牦牛产业基地、生猪养殖基地、中蜂养殖基地、林下特色种养业基地;加快牲畜暖棚等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特色农牧业品牌:地理标志保护培育项目;松潘农牧业产品直销店和直营店。

农牧产品初加工:建设粮油应急低温库、果蔬仓储冷链物流、清真牛羊肉现代加工及交易市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等项目,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

质量监管:建设松潘农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追溯监管平台,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体系。

农牧业科技服务:建设农牧业信息监测平台、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农牧业科技服务。

第七章做实生态工业

紧扣省委“5+1”现代工业体系和州委“5+N”生态工业体系,以特色农牧深加工、清洁能源、民族文化工艺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工业。到202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3亿元。

第一节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主动融入水电消纳示范区建设,全面规范电站、砂石建设管理,科学规划推进水电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剑科等水电站建设;争取一站一策生态流量放水政策、更多发电量指标,着力解决弃水弃光窝电问题。大力开发风能、光伏能源等新能源,积极推动风光发电基地试点打造,加快启动尕里台、燕云风电场建设试点;普及城乡太阳能光热利用,探索建立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电源系统,加快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建设基地。坚持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加快成兰铁路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逐步提高稳定供电能力。

第二节大力发展特色农牧深加工产业

重点打造城南产业新城和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产品、特色果蔬、道地中(藏)药材、矿泉水等精深加工产业,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第三节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工艺

启动川主寺镇西部少数民族文旅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唐卡、藏香、藏羌织绣等民族文化手工制品、旅游伴手礼等新项目,全力做好长征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和黄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招商引资,统筹建设民族文旅工艺品产研展销基地,推动藏区第一个自贸区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落地见效。

第四节强化园区载体建设

积极融入成阿、德阿飞地园区发展,探索台松、邑松等飞地园区合作,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引导项目向园区落地、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强化土地、规划、环评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扩容升规。

专栏6  生态工业重点项目

清洁能源产业:剑科等水电站、尕里台100MW、燕云风电场150MW和光伏电站建设;成兰铁路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建设。

特色农牧产业深加工业:城南产业新城、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青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民族文化工艺:川主寺镇西部少数民族文旅产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长征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和黄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族文旅工艺品产研展销基地项目。

第八章做强旅游导向型现代服务业

紧扣省委“4+6”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州委“1+6”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核心产业,培育提升旅游服务、商业贸易、文化创意、休闲康养、特色餐饮、现代物流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县。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核心产业

全力做优黄龙-松州古城-牟尼沟三级支撑旅游环线,打造提升七藏沟-花绿二海-百花娄-毛儿盖-尕里台-奇峡沟-川主寺-雪宝顶-丹云峡-西沟-小河古城延伸旅游环线、最美国道213线、松潘户外十条慢游线、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游等个性化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七藏沟野性自然公园,东坪塔山红色文化遗产公园,西山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松赞天街、瓮城传奇,安登榜甲竹寺土司官寨,川西红谷精品风景线,毛儿盖剑科电站水利风景名胜区,雪宝顶4A级风景名胜区,百花娄国家森林公园,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十大松州文旅新场景。探索发展影视旅游、康养旅游、科考旅游、园区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高品质打造特色景区、特色小镇、特色村落,推出一批精品旅游打卡地,擦亮千年松州、人间瑶池、高原古城品牌。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服务体系,突出快进慢游,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创新传统风味美食,鼓励发展高品质民宿,加快发展落地租车、网约车服务,积极丰富发展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形态,形成在九黄、在松潘的旅游新体验。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持续深化“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构功能,着力建设国省干线旅游示范服务区,全面推动智慧旅游

第二节积极建设古城文化产业园

全力打造“麦吉传说,小河古镇,林坡诗意,光和云朵,石河驿站,进川小路,牟尼时光,圣地花海,彩绘黄龙、红色毛儿盖”十大松州乡创新场景。着重培育具有松潘特色的原创IP经济,重点推进历史文学、音乐制作、影视动漫及网络视听等领域产业发展;鼓励松州艺术团、黄龙艺术团创作一批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紧密相关的歌舞剧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繁荣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利用“民间花灯之乡”品牌,积极发展旅游节庆活动。

第三节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业

发挥生态、气候、文化、资源等组合优势,在低海拔地区打造集养老、养生、健康医疗与健康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体系,成为成渝地区避暑胜地、冰雪胜地。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加大与成渝大型医疗机构合作兴办养老、医疗服务机构,打通优质高端医疗资源辐射通道。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健康服务机构。

第四节加快发展食宿业

着力挖掘藏羌传统风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餐饮标识;全心全力营造藏羌饮食文化,积极举办特色美食文化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酒店饭店,升级改造一批星级酒店、客栈、民宿和农家乐,改善帐篷休息区、自驾露营地等户外住宿条件,完善住宿消防、通信、停车、安全、卫生等配套设施及服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全面提升食宿业服务质量。

第五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加快川主寺空港物流园区、青云铁路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县级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链,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到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以电商双创中心为基础大力推进“互联网+商贸”发展,全力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二次覆盖。

第六节培育提升商业贸易业

积极提升传统商贸业业态,加强体验式消费业态建设,力争将“德吉梅朵、茶马互市”和“大唐神韵”创建成为省级步行街,将进安镇创建成为国家级商贸古镇,积极推动“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提档升级,加块城南综合市场、川主寺镇商品交易综合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松潘城区和川主寺商圈载体功能,努力将松潘建设成为阿坝州东北商贸中心。

专栏7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生态文化旅游:加快松潘县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沙窝会议遗址、毛儿盖会议遗址、长征丰碑烈士纪念园、红色文化遗址公园)、小河古镇文化、阿坝州松潘县川西红谷旅游综合体、林坡藏文化村落等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打造最美国道213线、松潘户外十条慢游线、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游等个性化精品线路;十大松州文旅新场景:七藏沟野性自然公园,东坪塔山红色文化遗产公园,西山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松赞天街、瓮城传奇,安登榜甲竹寺土司官寨,川西红谷精品风景线,毛儿盖剑科电站水利风景名胜区,雪宝顶4A级风景名胜区,百花娄国家森林公园,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岷山山地探险基地、雪山梁、中寨、花绿二海等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松潘智慧旅游平台;松潘县高原特色康养运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松潘县旅游补短板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1+5”农业创意产业园、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松州唐韵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星空松州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松州广场,着力形成具有松潘特色的原创IP经济。松州文创十大新场景:全力打造麦吉传说,小河古镇,林坡诗意,光和云朵,石河驿站,进川小路,牟尼时光,圣地花海,彩绘黄龙、红色毛儿盖

现代物流: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粮油现代化物流中心、果蔬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二次覆盖;松潘县粮油应急低温库及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商业贸易:加快川主寺特色商旅小镇和进安镇建设;推动城南市场、青云、德吉梅朵、茶马互市大唐神韵等商业街区与综合体开发,加块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

第九章拓展完善产业发展链条

突出农牧结合、工农结合、农旅结合导向,放大优势产业集群效应,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利益联结的全产业链条。

第一节推动农牧结合

坚持农牧结合、种养配套、生态循环、绿色安全,大力推行生态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模式,形成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实施种养循环发展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美丽生态牧场、农牧结合示范区,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化、现代化。

第二节推动农旅结合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向农牧业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点。重点盘活圣地花海主题农业公园和芍药花海中药材种植基地等观光农业资源;做优以蓝莓、草莓等为代表的高原错季水果采摘产业。

第三节推动工农结合

着力培育家庭农(牧)场、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夯实加工企业的原料基础。充分挖掘高品质农牧产品、新型能源等资源利用价值,引导重点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农牧企业向精深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将旅游消费市场拓展为精深加工产品和生态农特产品直销市场。


第四篇基础设施篇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交通、信息、民生、防灾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强化发展支撑。

第十章加快推进现代交通体系建设

第一节加快构建对外交通大通道

围绕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三线提升,大力实施十四五交通大会战,形成面向成渝绵,通达大西北的开放态势。加快成兰(西)铁路开工建设,积极支持川九轨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松潘、黄胜关、镇江关、川主寺站前广场建设。支持推进川汶高速、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全力推动平松路、松黑路等公路提升改造,加快省道216线北松路松潘段灾后重建,积极争取平松高速、川郎高速、省道313线草阿路、省道446松潘县原草原乡至尕里台等公路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九寨黄龙口岸机场建设四期扩建,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提升航空吞吐能力,将川主寺镇建成高原空港。全力打造“川汶高速,成西铁路,成兰铁路,县城过境路,平松路,松黑路,口岸通行,川九轨道,草原环线,立体集散”十大松州交通新场景。

第二节持续完善县域公路网络体系

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完善县道、乡道和村道交通布局,构建“县城-乡(镇)-村(社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乡公路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岷(江)大(姓)路、青(云)大(寨)路、卡(龙)红(土)路、北(川)松(潘)路等重点道路提升改造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区域内主干通道、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实施县乡村道改善工程、通组道路硬化工程、撤并建制村联网工程,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客运体系,提升县域内的疏散能力与互联互通,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动实现农村公路六个100%”目标。

第三节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物流中心

推动机场、在建高速公路及在建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顺畅和高效转换,建设川主寺公铁空多式联运枢纽中心,积极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城南产业新城建设,推动资源集聚和产业转型。加快建设青云铁路无水港、青云铁路物流仓储中心、松潘航空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着力加强机场和铁路、公路站点之间的无缝衔接,完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自驾车等旅游地接交通服务体系,增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突出遗产廊道、口岸门户、物流集散等功能定位。

建设国际空港物流园和铁路物流园

突出口岸门户、物流中心等功能定位,打造机场与高铁、公路之间的快速便捷的“公铁空一体”换乘体系,着力构建以九黄机场为中心的航空经济圈和以高铁车站为中心的高铁经济圈;积极引导航空运输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等集聚发展,重点加快川主寺空港物流园区、青云铁路物流园区建设。

第十一章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完善松潘供水水网,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覆盖率,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进一步推进岷江源头综合治理、涪江和白草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山巴水库、五小水利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岷江源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探索水资源高效管理机制,增强水资源利用效能。推进水源开发建设,实现全县主水、客水、再生水统一调控。逐步理顺全县供水、排水、节水、治污、防洪等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第二节强化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制定光伏发展与风能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成兰铁路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克藏线、安镇线等35kV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持续优化电网结构和输变电平台。加快推进城北防水排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北家园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持续拓展完善青云镇、川主寺镇、古城区、新城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干部职工周转宿舍建设、城市集中供暖提升改造等项目,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排水防涝、三线入地、公共体育、健康养老等惠民配套实施,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

第三节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以“全面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成川甘青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红色文化遗址公园(东山二、三期)、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西山二期)、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星岩(七藏沟)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沿交通旅游环线布局和完善旅游驿站。推进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三大干线交通体系与旅游基础设施并联成网,不断提升旅游对外通达度,促进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第十二章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通信网络设施规模化组网工程,加快5G基站优化布局,加强5G基站站址资源统筹,形成由城区到乡镇的梯次建设格局。支持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安全应急、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5G+”融合应用示范。加快千兆宽带全光网城市建设,积极构建面向5G和云计算的智能IPv6网络。加快数字化建设,力争实现所有景区、城镇、交通干线、园区等重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5G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

第二节加快智慧松潘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交通管控、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丰富智慧化应用场景,让信息化融入城市运营管理各领域。抓好智慧化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交通管控、天眼监控等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化,让人工智能融入城市运营管理各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大力推进松潘县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提升、松潘县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融媒体平台智慧工程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等项目建设。强化群防群治基础设备建设,推进慧眼工程、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基础设备的建设,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松潘。

第三节全面布局新能源充电桩

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沿交通干线、县城和川主寺镇等中心区域和热门景区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共享换乘设施等,倡导旅游新理念,引导游客绿色出行。

专栏8  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G611线川主寺至汶川段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松潘县青云至九寨沟段、川郎高速公路(川主寺至郎木寺段)、平松高速公路(平武至松潘)、S301线松潘县平松路(大湾至木瓜墩段)、S313线松潘镇江关至原草原乡公路工程、S313松潘县原草原乡至红原阿木乡公路建设项目、S446松潘县原草原乡至尕里台公路建设项目、S446线松潘原草原乡至黑水县扎窝乡公路工程、S216松潘县片口至白羊公路提升改造)、松潘县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松潘县安牟公路旅游示范公路、松潘县川主寺镇漳水路、川九路延长线及机场路口连接桥项目、松潘县小姓乡龙头寺至猪尔边公路、牟尼沟至热务沟隧道项目、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等级项目;川汶高速、成西铁路、成兰铁路、县城过境路、平松路、松黑路、口岸通行、川九轨道、草原环线、立体集散十大松州交通新场景项目;九黄机场空港物流园区、航空物流配送中心、青云铁路无水港、川主寺及青云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

水利类项目:加快山巴水库建设,大力推进小型水库、中小河治理项目;松潘县岷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山洪沟治理项目、镇江关镇防洪堤工程、牟尼沟水厂延伸项目、松潘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县农村饮水提升改造项目。

松潘古城历史文化建设项目:包括生态公园、停车场及配套设施、遗址公园、商业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等;松潘县川主寺镇等7个建制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松潘县古城区岷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文化旅游类项目:融媒体平台建设智慧松潘二期;沙窝会议会址三防工程、松州博物馆、松州广场提升改造工程;红色文化遗址公园(东山二、三期);历史文化遗址公园(西山二、三期);松潘古城墙和小河古城墙修复工程。


第五篇城乡融合篇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按照“做优县城、培育小镇、振兴乡村”的思路,突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奋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构建全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第十三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

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布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自然本底为基础,遵循自然、社会、人口发展规律,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坚持整体保护与点状开发相结合,增强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功能,建设岷江、涪江生态廊道,依托铁路、高速、国省干线、重点景区建设重点城镇,发展“一核一轴两带”城镇发展轴,促进县域协调发展,形成“一核一轴两带两源两廊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

第二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统筹考虑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科学勘界定标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开发建设活动,预留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引导人口逐步有序退出。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第三节完善空间治理制度体系

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融合”。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落实“分区传导、底线管控、指标控制、名录管理、清单管理”方式,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批地供地。制定差异化分区管控政策和三条控制线管理办法。

第四节优化城镇发展布局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打造“进安镇+川主寺镇+青云镇”的城镇发展极核、沿岷江河谷的南北城镇发展轴、沿镇江关—毛儿盖西向和沿川主寺—小河东向的城镇发展带,形成“一核一轴两带”的“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美”城镇化建设体系。做好撤乡并镇后半篇文章,推动进安、川主寺、青云、小河、镇江关、红土、毛儿盖七个镇加快成势。

第十四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科学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抓好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工程实施,逐步建立起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深化扶志扶智,增强群众技能,激发脱贫致富积极性。

第二节做强乡村振兴载体建设

紧扣五大振兴,抓好乡村振兴省级先进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分类推进集聚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稳定发展型村庄建设。打造一批产村融合综合体,推动镇、村、景、业融合发展,加速农业提质、农村繁荣、农民进步。推动新村建设提档升级,不断健全人才引进和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实农村人才队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完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大力培育新风正气,凝聚振兴乡村精神力量。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乡村情趣、民俗风情的幸福美丽新村。深入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第三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合经营形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支持农户通过联户生产、委托代种等方式促进连片生产经营 ,稳妥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源,加强与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工商资本的经营合作,拓宽增收路径。支持发展农村集体企业,探索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发展乡村产业。

第十五章切实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第一节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提升县城极核带动功能,实施县城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综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新城区提升、旧城改造、棚改攻坚、健康绿道、城镇管网建设和建筑立面综合改造管理,加快建设进安镇商贸服务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加大集中供暖、供氧工程建设力度,增强城乡防洪排涝、消防安全能力,推动县城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活起来、特起来,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节促进城镇特色发展

积极申创川主寺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及省级中心城镇,把川主寺镇建成集商贸物流、旅游集散的高原航空港和县域副中心。把青云镇建设为物流产业集聚、服务功能健全、供应链完善的铁路无水港。坚持以产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重点支持小河古镇、镇江关农旅融合型、红土生态牧业型、毛儿盖红色印记型特色城镇建设。

第三节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镇

持续推进城镇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城乡饮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加强城镇排水管网、防洪堤坝(堡坎)设施建设改造和修复,大力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景区景点、旅游驿站等厕所布局,补齐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短板。推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集中供暖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打造城乡特色风貌。扎实推进“9+N”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五化”“五美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变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治理,强化市政设施投入、管理和维护,加速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栏9  城镇重点建设项目

县城提升项目:实施城南新城2号桥建设、城南新城一期、城南新城青云红花屯市政基础设施、古城松州半岛生态公园、城南新城城市生态公园、塔坪山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外城旅游滨河路、县城北主干道改造等提升项目;松潘县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松潘县集中供暖、供氧工程、供气工程;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乡镇基础设施提升:美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污水管网设施建设项目;川主寺镇等供暖项目;松潘火车站站前广场市政综合整治项目;青云安置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青云镇红花屯村传统村落建设项目;松潘县川主寺绿道建设。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提升藏区新居、旅游新村、扶贫新村、文化新村、牧民定居点和美丽新村建设品质;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道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抗灾通畅能力;农村住房维修、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易地搬迁、饮水安全、村文化室、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电网升级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项目;乡村振兴-全域乡村绿化美化项目。

第十六章加快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准确把握“创名城”关键环节

准确把握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环节,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严格执行《松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法》《历史建筑管理保护办法》。开展历史建筑测绘,修复历史建筑,加大古城城墙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展示提升工程,划定三街区、两村落,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文物普查和申报力度,力争全县各级文物达到150个以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快非遗展示中心和松州博物馆建设,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第二节深入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定产、以文化人,积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及历史建筑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城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独特文化肌理和建筑风貌的小镇核心区。把松潘建成具有多元文化交融地域特色、保留传统城市格局和山水风貌特征、拥有历史记忆和现代文明、历史遗产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传统风貌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节加强文旅融合的城市功能支撑

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景区厕所、特色民宿、景区停车场、汽车营地等服务功能。将旅游引导标识体系纳入城市道路、公路交通标识项目统一规划、设置和管理。扎实推进落实县城及重点乡镇“三线入地”改造工程,改善县城及重点乡镇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和建设能为文旅品牌提供支撑服务的机场、公路、电力、通讯、水利以及医疗救护、宣传教育、科研监测、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专栏10  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项目

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传统村落保护和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展示提升项目;文物普查和申报项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第十七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第一节打造便利的乡村生活圈

围绕县城、中心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布局完善便民超市、快递邮寄代办、便民菜市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把乡镇建成服务农牧民的“便民生活圈”。

第二节建设城乡一体要素市场

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探索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全力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机制落地落实,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村产业用地分类管理,保障产业和项目用地,释放资源活力。保障进城()定居农牧民在农牧区的合法权益,鼓励自愿、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地(草场)使用权。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第三节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市政设施,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统筹规划建设城乡道路,推动农村公共客运线路加密,实现城乡道路联通、城乡客运一体。

第四节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共享

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实现双向转诊,加快推进县、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第六篇改革创新篇

以解决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性、深层次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重大改革突破工程,着力深化开放合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创新增创县域体制机制新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第十八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节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全面提高创新服务质量,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建立科技投入、政策扶持、金融服务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创新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加强专利、商标等领域行政和司法保护,维护科技创新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建立跨部门科技项目统筹管理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效率。

第二节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互促互动,探索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密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对接,推广科技成果在松潘的转化应用,加快建立农、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高原农牧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改进和产业链延伸,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旅游、数字公安、数字环保、数字司法等应用场景,创新发展智慧城市、数字松潘。

第三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招才引智力度,建立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松潘创新创业。充分利用援藏机制,邀请一批援助地区优秀技术人才到松潘进行指导,送出一批松潘的年轻骨干学习锻炼,培养一批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本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探索建立以技术转移带动产业转移的模式,鼓励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企业融通、跨区域融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现代种养殖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农村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创新创业孵化园,选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促进创新与创业、创业与就业相结合。

第四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把“以人才为本”作为科技、旅游、行政、农牧业等领域发展的基石。充分发挥援建人才“才智”作用,实施人才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借力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平台,大力培养和引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和服务人才。竭力搭建才学施展平台,重点搭建农牧业、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创新平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州业务技能大比武,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科学构建人才梯队,以重实绩、用得上、留得住为导向,开展专技职称“竞争上岗”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励引导青年人才扎根松潘、爱岗敬业、担当奉献。

第十九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一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依法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和权责统一相结合,实行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权改革,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各流程、各领域,打造全流程、精准化的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地方税征管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决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强化乡镇(街道)财力保障。发展普惠金融,有序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农商银行服务职能转型。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

第三节深化县域国资国企改革

以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重点,按照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围绕文化旅游、交通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资本运营等重大领域,发挥国有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开发中的先导作用,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四节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面向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供给,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化配置效率。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促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支持构建旅游、交通、农业、工业、城管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应用场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第二十章着力深化开放合作

第一节构建全域开放格局

主动融入国家、省、州确定的发展新格局,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切实提升遗产走廊、口岸门户、物流旅游集散功能。发挥东连成德绵、西连阿坝州西北草原产业示范带、南连汶茂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连若九兰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四向通畅、立体全域”的开放格局,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瞄准国内强大市场需求,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有效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更广阔的空间去配置和聚合人才、技术、资金等高能级要素资源,通过借力发展破解县域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全面提升松潘在川西北和川甘青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地位。

第二节深化对口交流协作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及省内对口帮扶等各类平台,继续深化与浙江省、西南科技大学等在对口支援、智力支持、产业协作、就业劳务、产销对接、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完善利益分配、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县国投公司与德阳-阿坝生态经济园区全方位合作,实现共通共融、共建共享、共进共强。增强“引进来”“走出去”能力,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在外乡友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投资推介活动,开展特色优势领域的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互联网招商,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招好引优,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第三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能力,精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群体需求,打造中高端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围绕阿坝东北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依托“九寨沟-黄龙”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联合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携手打造“三九大”文化旅游联盟,共同推动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松潘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突出在全域旅游协同、文化互融互动、联合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在规划对接、产业协同、市场共享、环境共治上见实效。

第四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百年威尔逊之路、松茂茶马古道、松州古城等,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发展平衡共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打造松潘地区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样板,为松潘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提供有力支撑,扩大松潘的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二十一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非禁即入”原则,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继续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产品准入和注销制度改革,继续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健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能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清理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探索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加大技改扩能、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奖补力度,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培育一批民营龙头企业。

第二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探索建立招商引资和安商服务联动机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发展、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在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进龙头企业、实力企业和孵化项目,促进招商引资水平整体提升。探索建立专员、专班服务企业制度,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实施中小微企业育苗壮干工程和成长工程,引导和支持个转企,推动企业小升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道路。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第三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规范化、便利化,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厘清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界线,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行业及企业实际,共同营造安商亲商兴商氛围。严格落实减税降费、产业扶持等政策,多举措破解招工、融资、物流、要素保障等难题。提供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线上问政效率,开展政企、银企合作对接,构建企业参与建设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大企小企同等对待。


第七篇民生福祉篇

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就业更充分、教育更均衡、健康更有质、文化更繁荣、服务更优质、生活更美好的新时代民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十二章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第一节拓宽就业渠道

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对接经济内循环强大需求,加大县域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投资项目安排一定岗位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低收入家庭收入稳定。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政策,优先解决生活困难群体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扶持大众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二节提高居民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片区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探索实施订单+定岗+定向等多种培训新模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开展送培训下乡、一帮一对口帮扶等活动,提升农牧民就业能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第三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县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搭建跨区域劳务合作平台,加强东西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合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劳务输出。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返乡创业、外来创业和扩张创业,着力推动传统型创业向智慧型创业发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困难企业和失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新成长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意向人员的技能,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第二十三章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

第一节全力推进教育发展

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教育振兴工程,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提质扩面,建立完善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调整全县校点布局,科学调配师资力量,盘活教育闲置资源。全面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实验区,加快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探索符合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试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聘用制度,扩大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内地和外地师资双向交流,集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大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育从业人员奖励机制。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远程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不出县的目标。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速推动县医院与各乡镇医共体”“互联网+”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和医院管理考核体系,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利用质效。建设县人民医院城南分院。提高中藏医院医疗水平,支持藏羌医药等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有序稳妥引进社会力量办医。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处理机制,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强化旅游沿线高原应急医疗保障。健全完善医疗队伍引培优待激励机制,加强医技人员技能培训,推进高层次人才协作,着力加强全科医生和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健康)县城。

第三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实施文化振兴计划,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大,推动文化松潘建设。主动融入藏羌文化产业走廊,支持发展唐卡、羌绣等民族文化产品,打造重走茶马古道、体验民族风情、亲近江源文化、感受红色印记的松州文化品牌,塑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载体。围绕“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打响红色品牌”的思路,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擦亮民间花灯之乡品牌,深化夜游松州项目、松州民族风群众文化活动和松潘古城花灯会”“黄龙高山兰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基层阵地数字文化服务功能。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推出一批弘扬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深化文艺巡演、全民阅读、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松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合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第四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孝善和诚俭美社会美德,持续深化润育工程,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培树良好社会新风尚。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历史国情和感恩奋进教育,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强网络环境净化和思想教育引导。

第二十四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强化动态精准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合理引导预期,兜住基本民生。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人群参保,稳步有序扩大社保覆盖面。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大力实施扩面征缴。完善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为主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灵活就业、社会组织、新型业态等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拓宽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实施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和就业帮扶体系,提高残疾人基本保障水平。

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低保、特困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等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机制,推动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比对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供养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安全网。强化慈善工作,挖掘慈善救助潜力,增强慈善救助功能。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休养服务中心建设。

第三节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事务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双拥工作,积极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以特困人员、孤儿、老年人、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为重点,完善集中托养、复健或社会化照料等服务政策,加快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提升社会福利服务供给质量。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完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和规范收养流程、评估、登记等工作。

第四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居家养老”,打造一批智慧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老有所学老年教育工程。大力推进县、镇、村老年大学、老年教育教学点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需求。

专栏11 社会民生类重点项目

教育类项目: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包括中小学校改造升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攻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通及职业高中建设、教职工宿舍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松潘县城关幼儿园、小姓乡中心幼儿园、镇江关中心幼儿园、黑籽儿幼儿园、川主寺镇中心幼儿园、小河中心幼儿园、十里中心幼儿园、城区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十里乡、青云镇、安宏乡等中心校项目;松潘县教师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松潘县藏文中学教学综合楼。

医疗卫生类项目:县疾控中心能力提升改造项目、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河镇、毛儿盖镇等乡镇卫生院传染住院病区建设项目、县重大传染病医学隔离观察点建设项目、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项目、进安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县医疗机构医生周转房、县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县卫生应急防控指挥部、卫生执法监督能力提升、县中藏医院药剂室及供应室综合楼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能力提升改造项目、县中藏医院药剂室及供应室综合楼建设项目、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及标准化建设项目、互联网+智慧医保能力建设项目、乡镇、街道医保基层平台服务建设项目、医疗保障业务能力培训中心项目。

文化基础设施类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新闻出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松潘县进川小路文化创意提升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松潘县松州博物馆建设项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设项目;沙窝会议会址、毛儿盖会议会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工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阿坝州松潘县安登榜甲竹寺土司馆寨(镇坪羌族文化产业园)建设;松潘县文旅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松潘县小河古镇古镇风情文化旅游项目;黄河文化产业园。

十大松州民生新场景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全城同暖、步道相连、气电代柴、校点调整、医联一体、全民保险、家家就业、全域生态、优质养老、三城双修


第八篇社会治理篇

坚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基层组织治理、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十五章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第一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实行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推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基层群团工作体系,深化基层权力监督。全面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源头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多元服务供给的新型治理模式和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升德治教化能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选树宣传道德典型,加强基层治理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统筹能力,探索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第二节完善镇管社区治理体系

实施乡镇差别化管理,加强镇管社区建设,做实基本管理单元。完善社区治理责任体系,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 着力构建社区大党委+社区治理新格局。优化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组建由党员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党员物业员、党员业主等组成的党员服务队伍。加强居民自治机制建设,建立居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项的清单和准入机制。拓展社区治理参与体系,健全社区评价部门参与社区治理制度。健全社区治理人才体系,探索实行选用社区工作者设岗招聘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

第三节健全乡村振兴治理体系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党组织建设质量,落实村级各类组织职能定位。持续深化乡村分类转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软弱涣散乡村党组织集中整治。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各类组织机制建设,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推动村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落实落地。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续工作,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全面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深化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和户户访、人人忙专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充分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专栏12  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重点项目

系统信息化建设: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公安交警大数据智慧中心建设;寺庙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二十六章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

第一节健全防灾减灾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健全城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提高灾害综合监测、早期识别、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建立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城乡消防、森林草原防火等重点领域风险清单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和统计制度。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以中小学和社区(村)为基本单元,将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纳入三下乡活动,推进防灾减灾技能教育,全面提升群众灾害自救互救技能。

第二节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增加避难场所数量,在重要场所利用学校、公园、绿地、广场等建成规范化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及文物保护单位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建成救援救助物资储备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县、片区(重点乡镇)、乡(镇)物资储备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救灾物资调度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建设县级综合应急指挥管理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救援演练,着力打造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城乡应急救援能力。

第三节强化防灾减灾保障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有序推进防灾减灾。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技术创新引进,促进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加强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山洪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地灾等领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林业工程、气象工程、农业工程等重大工程治理,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探索建立灾害保险制度。

专栏13  防灾减灾应急救援重点项目

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综合性地球物理观测站1个,建设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县森林草原火警监测系统。

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县级综合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高半山集中村消防池建设。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县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藏区应急广播能力提升工程。

应急保障体系:松潘县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建设;松潘县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松潘县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库建设;松潘县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松潘县(文旅)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暨应急培训演练和旅游应急能力支撑基地建设。

第二十七章推进民主法治平安松潘建设

第一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加强行政执法指导监督,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制度、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审判终身负责制、司法活动登记制、司法活动公开制。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宣传,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推进“法律八进”提档升级,提升全民知法守法意识。完善镇(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基层发展治理重大决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信息化和一体化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第二节推动平安松潘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着力推动平安松潘建设。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严防经济金融、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渗透。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强化公安天网、数字城管、道路交通监控、两车卫士等技防资源建设,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禁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阳光、责任、法治信访,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县乡村户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维护基层稳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基层治理示范县、示范镇(乡)、示范村(社区)。

第三节加强民族宗教管理

以申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发扬藏、羌、回、汉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健全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寺庙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巩固提升寺庙分类管理达标升级成果,切实加强平安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防止新形势下宗教极端势力渗透,支持宗教团体依法加强自身建设和开展宗教教务活动,积极引导各宗教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形成各宗教之间相容并存、和顺共济的良好局面。

专栏14  平安松潘建设重点项目

社会治安管理:松潘县公安局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松潘县维稳力量联合训练基地;松潘县综治中心及网格中心建设;松潘县公安局警犬基地建设;县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17个乡镇、122个村级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县城、川主寺镇、青云镇红绿灯建设工程;县城、川主寺镇、青云镇天网、卡口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县级、乡级网格化中心18个、新建村级网格化中心122个;新建雪亮工程点位600个、完成雪亮工程平台软硬件升级;藏语佛学院建设。

业务用房建设:新建松潘县公安局反恐联动指挥中心、公安局黄龙分局、进安片区派出所、白羊派出所、牟尼沟景区派出所、小河派出所、小河环州公安检查站、川主寺公安检查站、毛儿盖公安检查站、城镇交警中队、黄龙交警中队、安宏交警中队、南界交警中队等业务用房;松潘县司法局、17个乡镇司法所。


第九篇实施保障篇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强化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评估,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实现一城两心三地目标任务、建设高原生态家园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十八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节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涉藏工作和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对标看齐、深刻领会、全面落实确保党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

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统战成员的优势和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深化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节提升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跟踪落实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的提高干部职工收入水平、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干部人才医疗保健、内地优先购房等一批含金量高的特殊关爱政策。深入实施在职人员培训、教育人才培育、卫生人才提能、旅游人才振兴、乡村人才培养五大行动,深入实施政治历练、对标提能、培训提能、一线提能、学习提能五大工程,持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完善聚才、育才、留才、引才、用才机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汇聚力。完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和硕博进松潘工程,完善紧缺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松潘实际的干部统筹公选机制,大力实施团聚工程、人才回引工程。实施新时代稳州兴州执政骨干育苗工程松潘计划,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关心激励机制执行力度,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和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岗相适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广大干部抓落实、促落实、善落实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九章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一节强化规划统领作用

强化《规划纲要》的指导地位,建立以《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以《松潘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多规融合的“1+1+N”规划体系。第一个“1”是《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二个“1”是《松潘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N”是涉及文化旅游、生态建设、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规划。《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松潘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领域重点专项规划共同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二节加强规划有效衔接

《松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与国家、省、州行业部门相关规划和《松潘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明确的重大任务和重大政策。各类专项规划要切实贯彻《规划纲要》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确保各级各类规划方向一致、相互协调、科学有序,形成对《规划纲要》强有力的支撑。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县级部门和各镇(乡)要在《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立足实际,编制和实施好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明确各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确保《规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和部门工作高质量推进。

第三十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落实项目支撑

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对接国家、省、州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导向,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有温度的民生项目,健全重大项目决策机制、跟踪管理和后评价机制。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储备库建设,形成重点项目批次跟进的发展态势。健全项目实施、监管、督查、激励机制,制定具体建设项目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发挥其对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节完善目标考核

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明确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帮助一级解决问题,保证《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健全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工作协同和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细化主攻方向、具体任务和落实举措。全面落实工作目标管理,对标《规划纲要》的指标、政策、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科学合理制定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切实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实践和发展成效,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三节加强监测评估

《规划纲要》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进一步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强化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监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及时反映和处理。县发展和改革局要对《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向县人民政府提交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报告。由县人民政府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时,由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