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川县安宁镇,有一个名叫莫莫扎的村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不仅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更因乡风文明的传承和村规民约的坚守而独具魅力。
走进莫莫扎村,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清晨,阳光洒在村道上,村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互相问候,笑语盈盈。田间地头,大家互帮互助,劳作的身影忙碌而有序。在这里,乡风文明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
莫莫扎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华是村里公认的“领头羊”,他不仅在村务管理上得心应手,更是村规民约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我们村就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杨国华说。多年来,杨国华坚持主动学习研究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向村民发放普法材料,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他常说只有自己学会了弄通了,才能把政策宣传到位。他带领村两委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共同协商,制定了适合该村的村规民约,要求全村群众遵纪守法、爱村护村,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从源头上推动乡风文明、规范村级管理,努力把村子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村民们成立了由村组干部、普通党员和群众组成的乡村义务改造队,“我们乡村义务改造队的作用就是激发乡亲们投工投劳、义务搞乡村建设的决心和动力,通过一年多的改造,全村党员形成共识,认为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居环境。”莫莫扎村委会副主任蒋健波告诉笔者。如今的莫莫扎村,正逐步迈向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不仅让村民们感到自豪和满足,也为周边地区树立了榜样,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莫莫扎村的乡村建设,是一场生态美丽的革命。道路建设方面,村里按照“镇有大环线、村有中环线、社有小环线”思路,建成了通村路、通组路、入户路,铺设了沥青路面,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水利建设方面,村里以保护水源、稳定水量、净化水体为核心,建成蓄水池、安装饮水管道、修建水沟、建设提灌站,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电力通信方面,村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低压线路改造和基站建设,实现了低价电、安全电全覆盖,光纤宽带直通农户家。这些建设成果,不仅提升了莫莫扎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莫莫扎村的乡村发展,是一条富裕小康的道路。面对耕地面积有限、不成片、不成规模的困境,村里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适合该村的特色发展之路。优化雪梨品种、发展生猪产业、扶持农家乐、发展民宿产业,从而推进农旅融合,一系列举措让莫莫扎村的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同时,村里还计划新建酒坊、雪梨膏加工坊、非遗手工坊等加工作坊,进一步丰富产业形态。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更让莫莫扎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文化长廊、竹廊步道、红旗广场、观景台等旅游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交通水平得到大力提升,通过推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开办的农家乐、生态农庄已擦亮金字招牌,观光旅游人员络绎不绝。
莫莫扎村的乡村治理,是一幅和谐幸福的画卷。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行“三立三做”制度机制,将党员队伍打造成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在党员的引领下,老年协会、妇联、青年团员、退伍军人等力量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构建了良好的村民自治体系。同时,村里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孝、善、和、俭等良好风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这些举措的实施,让莫莫扎村的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蔚然成风。
据了解,莫莫扎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莫莫扎村,一个用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精神书写乡村振兴故事的村落,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是故事的主角,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篇章。如今,莫莫扎村正以独特的姿态,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