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国春
乐清,是滨海之城;理县,是高原山城。一边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一边是巍巍连绵的群山,相距2000多公里的乐清与理县,因为一座对口支援之桥,让两地风月同天,心手相牵。
情起2021年,乐清干部们带着1.65亿元对口支援资金,援助理县。两地把理县“所需”与乐清“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卫生、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实施全方位、大力度、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理乐一家人、乐理一家亲”的深厚情谊越结越深。
着眼民生 惠民有爱
“终于能好好走路了,这一刻我盼了好多年……”3月23日,在乐清市人民医院,来自理县的张某、饶某成功接受了免费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兴地说道。
2023年以来,在对口支援援阿工作队牵头下,理县民政局、县慈善会、县人民医院携手乐清市民政局、市乐公益协会、市人民医院开展“乐理结对公益助行”免费髋关节置换行动,解决理县困难家庭髋关节、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该公益行动已为4名理县患者进行免费髋关节手术治疗,帮助他们重拾行动力,提高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负担。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乐清在对口支援理县工作中,始终把民生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助残等民生领域帮扶力度,在资金帮扶、人才援助、项目培育等方面下大力气、下狠功夫,为理县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描绘乡村,提升基础帮扶。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彰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利用理县特色资源为乡村发展提质增效、助力赋能,精心设计高品质的乡村振兴规划样板。目前,已成功打造“嘉绒藏寨”古尔沟镇丘地村、“趣味乡村”通化乡卡子村、“河谷秘境”上孟乡塔斯村、“屯兵故里”甘堡乡甘堡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
创新机制,开展教育帮扶。攻坚理县中学“浙江班”,发挥支教教师作用,提高理县高中的教学质量,2023年理县中学高考成绩取得了近10年来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累计资助理县52名初中毕业生赴浙江就读中职学校,针对性培养劳动技能。三年来,持续投入1600万元用于理县各学校校园文化提升改造。
授“理”以“渔”,开展医疗帮扶。构建“半小时医疗服务圈”,建立乐清理县两地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合作体系,弥补理县医疗技术不足的短板。投入1000万元建设桃坪羌医卫生院,加强民族中(羌)医保护、发展,提高理县医疗条件。累计安排100万元用于医疗卫生人才外出交流学习。
精准纾困,聚焦助残帮扶。邀请温州市、乐清市残联与理县达成长期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安排30万元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对全县1350余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农资资助,帮助困难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对理县残疾人开展免费“助听、助明、助行”等活动。
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场场优质教育、一次次医疗提升、一笔笔无偿捐赠、一批批优秀干部……这一份份民生成绩单,爱心满满,幸福满满。
创新发展 富民有路
走进理县桃坪镇桃坪村东山组,只见130余亩“雪域芬芳李”整齐排列。“雪域芬芳李”安家桃坪村,源于乐清对口支援理县工作组聚焦“理县所需”的产业帮扶实践。
“雪域芬芳李”是以澳大利亚“香香李”与高海拔野桃嫁接试验出来的新品种,因其果实香气浓郁、脆甜多汁而成为果中新宠,最高能在海拔3000米左右进行种植。填补了在海拔2300米以上产出可口水果的领域空缺,能充分利用好理县高半山约3000多亩的闲置土地。
2022年初,对口支援工作组与技术团队深入各乡镇调研后,共同挑选了理县桃坪村、增头村、较场村等共300多亩高山荒地,投资550万元建立了“乡耕·乐果”试验基地。
产业发展,百姓得利。据预测,果苗第三年亩产可达2000斤左右,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6000斤到10000斤,亩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
不只是“雪域芬芳李”在理县开花结果。2022年6月底,乐清与理县签订“西牛东送”消费帮扶和产业合作项目,投入28万元在朴头镇一颗印村建立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乐理雪牛基地,积极探索“肉牛+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新模式,按照统一引导、统一管理,科学定位,大力发展西门塔尔优良肉牛养殖产业。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养殖,2023年实现集中出栏49头,同年7月4日,理县首批西门塔尔优良肉牛经过40多个小时、21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顺利抵达乐清,并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销售。
据了解,这批牛优良肉平均每头重量达到750公斤,单头利润5000元,整体利润达到了25万元,肉牛养殖给一颗印村带来了增收新模式。
无论是“雪域芬芳李”还是“西牛东送”,都是乐清助力理县产业发展,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乐清还在劳务帮扶和消费帮扶上持续发力。
——深化劳务帮扶。加强两地数字信息平台建设,构建集劳务帮扶、品牌打造、技能培训、人才交流于一体的对口支援新格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劳务招聘等,累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13期733人次,开展劳务招聘活动21场,为理县老百姓提供3000余个工作岗位,实现就业1445人次。
——拓展消费帮扶。以“净土阿坝·吉祥理县”为平台,收集、梳理阿坝州优质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资源,在乐清重点商区搭建“净土阿坝·吉祥理县”精品展销馆7个,向浙江销售理县农特产品达2500多万元,通过产品展示、品质体验,让阿坝州产品更广、更多地走向乐清市场。
这丰硕的富民成果,见证了乐清对口支援理县发展的山海情深,为理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携手共进 乐民有方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坝藏羌勇士魂归故里时,白色龙达漫天散落,伴随着音乐‘拉拉里歇莫,拉拉里歇莫……’这让我对英勇的藏羌屯兵更加肃然起敬。”这是今年2月初,音乐剧《辫子魂》在乐清首演时现场观众发出的感叹。
此次《辫子魂》展演是乐理两地开展文化走亲、促进文化交流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下一步,理县还将开展非遗走亲、歌舞展演等多形式协作交流,让双向奔赴的山海之约绵延千里、共赴未来。
文化走亲,拉近了乐理两地的距离,增进了双方的友谊。而在乐清对口支援理县的征途中,加强两地联系的不止于此,乐清还把目光聚焦到智力帮扶、人才交流上,携手推进两地发展。
三年来,乐清始终坚持把提高理县党政干部、专技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摆在关键位置,围绕乡村振兴理念提升、素质提升、能力提升的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科学组织、精心施教,将干部人才交流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智力支援力度。
——加强干部人才培训力度。协调干部人才到乐清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力度,组织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组织优秀村(社区)干部赴东部交流交往,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人才交流渠道,扩大人才交流规模,不断提升理县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努力培养理县干部、人才队伍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能力,促成了理县农技人才、教育管理人才等团队到乐清考察学习交流,有效开阔了干部视界,提升了理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干部人才基础。
——借助干部人才资源进行支援。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两地互派教育、医疗、农业事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65名,为理县教育、医疗、农业、经济等行业领域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的交流不仅拓展了对口支援的深度和广度,更是深入推进两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赴新征程。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三年,乐清、理县,千里携手,情深意长,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动人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