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苏小娟 杨正红)产业旺、农民富,乡村振兴底气足。近年来,金川县卡拉脚乡玛目都村坚持以村集体产业为抓手,通过引进优质草莓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用一颗颗“小草莓”铺就增收致富路。
近日,笔者在卡拉脚乡玛目都村四季草莓园看见,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整齐、矗立田间,大棚内草莓长势喜人,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垂挂在碧叶间,让人垂涎欲滴,空气中弥漫着草莓的清香,村民们正根据个头大小、品质高低采摘草莓。
66岁的彭措是卡拉脚乡玛目都村村民,去年他把家里的4亩多土地流转后就来到草莓大棚务工。彭措说:“我和妻子两人都在基地务工,一个月能赚6000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从育苗、生长到结果,基地草莓种植采取精细化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基地还聘请了一名专职技术员负责草莓种植管护。据介绍,通过红糖灌根、桶肥灌根技术,草莓产量每亩能达500斤。
“草莓基地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亩增收1000余元,村民就近务工收入达100余万元。”玛目都村村委会副主任晓红高兴地说,草莓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土地流转助力群众增收。
卡拉脚乡平均海拔2700米,人均耕地较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为破解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市场调研、入户走访等方式,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路。
近年来,卡拉脚乡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大棚,于2023年引进四川港航物流公司种植黑草莓,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据卡拉脚乡乡长徐乾蓉介绍,下一步,该乡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依托引进的牦牛养殖公司引导群众种植青贮玉米,实现种养循环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