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进入夏季,川西高原的气温逐渐升高。马尔康夏繁基地迎来了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在近20亩的土地上种下10000余份油菜籽。
正午十分,烈日当空,位于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的马尔康夏繁基地热浪翻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卡正与团队一起带领当地村民播种油菜籽。大家缓缓挪动脚步,小心打开带有标记的纸袋,弓着身子将油菜籽播撒在提前耕种好的田地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卡:我们油菜夏繁一般是在5月播种,预计在9月底10月初收获。
良种一粒重千钧。实现农业现代化,种质资源是基础。马尔康市脚木足乡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天然隔离条件好。对于张卡博士这样的育种科学家而言,带着油菜籽“上山”,在马尔康进行夏繁的加代、鉴定过程,可缩短育种周期,是新品种选育最有效的“加速器”,有利于反季加代育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卡:我们这次种植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加代的2800多份材料,鉴定的有7500余份材料。加代材料需要收获尽可能多的种子,为了抑制长草,所以铺了地膜。鉴定材料需要在花开的时候,调查它的育性,所以采用的是条播方式。
据悉,马尔康夏繁基地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马尔康市还将围绕种业“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投资近千万元,重点推进核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面积将达到1000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卡:我们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里的土质还是非常不错的。未来,我们在这里常驻,小春作物的夏繁或者蔬菜的夏繁是一个很好的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